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特色与创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文献述 | 第21-32页 |
·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城市灾后经济重建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发展历程 | 第32-39页 |
·萌芽阶段(1994 年之前) | 第33页 |
·起步阶段(1994-1997 年) | 第33-34页 |
·大力发展阶段(1998-2005 年) | 第34-36页 |
·起飞阶段(2006 年至今)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集聚的本特征 | 第39-54页 |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集聚“热点” | 第39-45页 |
·―热点‖的内涵 | 第39-41页 |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集聚―热点‖的界定 | 第41-42页 |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集聚―热点‖的分布及特征 | 第42-45页 |
·基于“热点”分布结构的布里斯班创意产业“走廊” | 第45-50页 |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集聚“热点”与“走廊”的关系 | 第45-46页 |
·基于“热点”分布结构的创意产业“走廊”分布及其特征 | 第46-50页 |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集聚分布特征 | 第50-52页 |
·城市创意特质环境创意产业集聚趋势明显 | 第50-51页 |
·环城市中心的围核式发展结构 | 第51页 |
·城市核心区服务性创意产业高度集聚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集聚形成原因分析 | 第54-63页 |
·组织、技术、制度本地化的共同演化 | 第54-60页 |
·政府主导的“创意城市”“智慧之邦”“创意国度”的战略导向作用显著 | 第55-58页 |
·创意孵化机构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 第58-60页 |
·基于企业共生和产业共栖的文化生态整合 | 第60页 |
·基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全景式产业发展机制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布里斯班创意产业集聚对其灾后城市经济重建的影响 | 第63-81页 |
·洪灾对布里斯班城市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 第63-66页 |
·日本神户阪神大地震后发展创意产业的启示 | 第66-75页 |
·日本神户大地震后发展设计类创意产业的背景 | 第67-70页 |
·震后神户发展设计类创意产业的多维模式与启示 | 第70-73页 |
·神户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城市重建的意义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创意产业集聚对布里斯班灾后城市经济重建的作用 | 第75-80页 |
·有利于城市竞争力的恢复和提高 | 第76-77页 |
·有利于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缓解社会压力 | 第77-78页 |
·有利于城市空间的再造和空间秩序的优化 | 第78-79页 |
·有利于灾后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附录:布里斯班创意企业汇表 | 第83-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致謝 | 第116-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