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论第11-30页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27页
  (一) 国内外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状况第14-19页
  (二) 国内外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研究状况第19-27页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27-30页
  (一) 研究方法第27页
  (二) 基本框架第27-28页
  (三) 创新点与不足第28-30页
第一章 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第30-41页
 一、公共政策执行与执行绩效第30-34页
  (一) 公共政策执行的内涵第30-31页
  (二) 公共政策执行的逻辑流程第31-32页
  (三) 公共政策执行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第32-34页
 二、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内涵与价值第34-41页
  (一) 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内涵第34-36页
  (二) 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原则第36-37页
  (三) 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价值第37-41页
第二章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现状分析第41-46页
 一、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发展第41-43页
  (一)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第41-42页
  (二)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实践越来越广泛第42-43页
  (三)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研究逐步深化第43页
 二、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取得的成绩第43-46页
  (一) 政策执行准备阶段绩效评估的进展第43-44页
  (二) 政策执行实施阶段绩效评估的创新第44-45页
  (三) 政策执行总结阶段绩效评估的推进第45页
  (四)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逐步规范第45-46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46-57页
 一、公共政策执行准备阶段绩效评估的困境第46-50页
  (一)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价值认知冲突第47-48页
  (二) 政策执行绩效目标与体系模糊第48-49页
  (三) 政策执行计划可行性评估困难第49-50页
 二、公共政策执行实施阶段绩效评估的问题第50-52页
  (一) 政策执行信息透明度不高第50页
  (二) 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绩效评估不够第50-51页
  (三) 政策执行阶段性绩效评估欠缺第51-52页
 三、公共政策执行总结阶段绩效评估的不足第52-54页
  (一)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模式选择不合理第52页
  (二)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技术运用不科学第52-53页
  (三)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结果激励和问责不到位第53-54页
 四、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机制的问题第54-57页
  (一)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法制不健全第54-55页
  (二)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主体单一第55-56页
  (三) 政策执行绩效评估资源配套不足第56-57页
第四章 国外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57-65页
 一、美国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法律化与规范化第57-59页
 二、法国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评估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第59-60页
 三、韩国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基于综合特征的制度评估第60-61页
 四、国外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启示第61-65页
  (一) 重视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实践第61-62页
  (二) 建立科学的政策执行绩效评估体系第62页
  (三) 完善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法律与机制第62-63页
  (四) 促进政策执行绩效评估多元主体参与第63页
  (五) 合理运用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技术第63-65页
第五章 优化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对策思考第65-77页
 一、确立公共政策执行准备阶段绩效评估的基本体系第65-68页
  (一) 培育绩效文化下的政策执行绩效评估价值体系第65-67页
  (二)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第67-68页
 二、改进公共政策执行实施阶段绩效评估的协同系统第68-71页
  (一) 建立多元政策执行绩效信息沟通平台第68-69页
  (二) 拓展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渠道第69-71页
  (三) 加强政策执行阶段性的绩效沟通与改进第71页
 三、健全公共政策执行总结阶段绩效评估的应用机制第71-73页
  (一) 有效运用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技术第71-72页
  (二) 完善与运用激励与责任追究机制第72-73页
 四、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估的机制第73-77页
  (一) 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绩效评估法律制度第73-74页
  (二) 构建多元的政策执行绩效评估主体第74-77页
结语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析吉尔吉斯斯坦多党制
下一篇: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网民政治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