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确立本课题的诱因 | 第10-12页 |
第二节 陶渊明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立题视觉与研究计划 | 第15-20页 |
第一章 士文化传统下的陶诗生态 | 第20-52页 |
第一节 “士志于道”与中国文学精神的个性——悲壮之气与悲怨之气探微 | 第20-29页 |
第二节 悲壮之气的啸歌——“士志于道”的直面抗争 | 第29-37页 |
第三节 悲怨之气的哀唱——“士志于道”的另类抗争 | 第37-45页 |
第四节 陶诗的生态维度——与屈庄之比较 | 第45-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二章 陶渊明由仕而隐的心理嬗变 | 第52-77页 |
第一节 仕桓玄前“士志于道”的高歌 | 第53-62页 |
第二节 处桓玄幕”猛志”不得的咏叹 | 第62-69页 |
第三节 任刘裕参军等的田园之思 | 第69-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三章 陶渊明田园情感律动的影像 | 第77-114页 |
第一节 由初事田园的喜悦重回无所事事的苦闷 | 第77-88页 |
第二节 遇火后苦于农事到困守田园的无奈 | 第88-103页 |
第三节 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到面对生死的坦然 | 第103-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结语 | 第114-118页 |
参考资料 | 第118-126页 |
附录 | 第126-13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