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缆车研究的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内地面缆车情况 | 第10-12页 |
1.3.2 国外地面缆车情况 | 第1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缆车平稳起制动关键技术及控制方案设计 | 第14-28页 |
2.1 港口缆车概况 | 第14-16页 |
2.1.1 港口缆车系统 | 第14-15页 |
2.1.2 客运缆车参数、码头地理参数及工作流程 | 第15-16页 |
2.2 缆车运行优化分析 | 第16-24页 |
2.2.1 缆车运行v-t曲线 | 第16-17页 |
2.2.2 变速曲线函数模拟 | 第17-19页 |
2.2.3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 第19页 |
2.2.4 几何规划法求解缆车运行优化设计 | 第19-21页 |
2.2.5 缆车运行优化 C语言程序 | 第21-24页 |
2.2.6 缆车运行优化小结 | 第24页 |
2.3 缆车电气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第24-28页 |
2.3.1 控制方案概述 | 第24-25页 |
2.3.2 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25-27页 |
2.3.3 缆车控制系统运行流程 | 第27-28页 |
第3章 缆车调绳的模糊控制研究 | 第28-45页 |
3.1 模糊理论与模糊控制 | 第28-39页 |
3.1.1 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 | 第29-31页 |
3.1.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3.1.3 精确量的模糊量化处理 | 第32-33页 |
3.1.4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3.1.5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 第34-38页 |
3.1.6 模糊控制算法流程 | 第38-39页 |
3.2 缆车调绳的模糊控制设计 | 第39-45页 |
3.2.1 缆车模糊控制系统方框图 | 第39页 |
3.2.2 确定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39-40页 |
3.2.3 建立缆车模糊控制规则 | 第40-42页 |
3.2.4 确定模糊变量的赋值表 | 第42-45页 |
第4章 水位信号的A/D转换及串行通信 | 第45-67页 |
4.1 YU20型压力变送器水位测量和精度试验 | 第46-49页 |
4.1.1 试验所用材料、设备装置和仪器 | 第46页 |
4.1.2 试验方法和过程 | 第46页 |
4.1.3 试验所得数据的研究分析 | 第46-49页 |
4.2 水位信号的A/D转换 | 第49-57页 |
4.2.1 ADC0809主要特性及引脚功能 | 第49-52页 |
4.2.2 AT89C51和 ADC0809芯片的接口电路 | 第52-57页 |
4.3 水位信号的串行通信 | 第57-67页 |
4.3.1 串行数据通信 | 第57-61页 |
4.3.2 单片机与 PC机的串行接口及电路 | 第61-62页 |
4.3.3 串行通讯的工作方式和波特率设置 | 第62-63页 |
4.3.4 上位 PC机的串行通信 | 第63-67页 |
第5章 港口客运缆车监控系统仿真研究 | 第67-84页 |
5.1 概述 | 第67-68页 |
5.2 控制系统主界面 | 第68-69页 |
5.3 缆车运行监视窗口 | 第69-72页 |
5.4 控制面板窗口 | 第72-75页 |
5.5 仪表显示窗口 | 第75-80页 |
5.6 水位报警机制 | 第80-84页 |
5.6.1 指示灯报警 | 第80-81页 |
5.6.2 声音报警 | 第81-82页 |
5.6.3 缆车水位报警设计 | 第82-84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84-86页 |
6.1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第8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