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动机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和任务 | 第10-13页 |
1.3.1 研究涉及到的部分学科与学派 | 第10-12页 |
1.3.2 研究的任务 | 第12-13页 |
第2章 用户与人机界面的相关研究 | 第13-27页 |
2.1 用户对于界面的认知研究 | 第13-19页 |
2.1.1 关于用户的研究 | 第13页 |
2.1.2 认知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2.1.3 用户的认知框架分析 | 第17-19页 |
2.2 人机界面分析 | 第19-23页 |
2.2.1 人机界面的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2.2 交互设计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3 人机界面对于用户影响的研究 | 第23-27页 |
2.3.1 界面表现力和情感因素对于用户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2 交互设计中“拟人化”的应用对于用户的影响 | 第25页 |
2.3.3 用户的挫折感分析 | 第25-26页 |
2.3.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手机用户界面的设计流程研究 | 第27-41页 |
3.1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目标研究 | 第27-29页 |
3.1.1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可用性目标研究 | 第27-28页 |
3.1.2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用户体验目标研究 | 第28-29页 |
3.2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活动和关键特征以及生命周期模型 | 第29-31页 |
3.2.1 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活动研究 | 第29页 |
3.2.2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关键特征研究 | 第29页 |
3.2.3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生命周期模型研究 | 第29-31页 |
3.3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流程研究 | 第31-37页 |
3.3.1 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和开发结构研究 | 第31-34页 |
3.3.2 强调循环迭代的界面设计方法(典型代表-NOKIA) | 第34-35页 |
3.3.3 强调用户参与的界面设计方法(典型代表-PHILIP) | 第35-36页 |
3.3.4 对两种设计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 第36-37页 |
3.4 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参与式迭代设计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开发方工艺法 | 第37-41页 |
第4章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实例研究 | 第41-60页 |
4.1 现有手机产品用户界面特征属性研究 | 第41-47页 |
4.1.1 手机用户界面的构成和模块化研究 | 第41-44页 |
4.1.2 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中的惯性研究 | 第44页 |
4.1.3 手机用户界面中的隐喻和社会属性研究 | 第44-47页 |
4.2 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参与式概念设计 | 第47-50页 |
4.2.1 确定用户需求和确定任务需求并构建任务矩阵 | 第47-48页 |
4.2.2 设计实例分析 | 第48-50页 |
4.3 用户参与的迭代设计 | 第50-58页 |
4.3.1 手机硬件界面设计相关研究及实例分析 | 第51-53页 |
4.3.2 手机软件界面设计相关研究及实例分析 | 第53-58页 |
4.4 有特定适用标准的手机用户界面可用性评估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