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现状 | 第9-11页 |
| ·国外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特点 | 第11-14页 |
| ·露天采矿应和地下采矿有机的结合 | 第11-12页 |
| ·过渡期长,地质勘探、总体规划、技术瓶颈攻关必须先行 | 第12页 |
| ·地压复杂,专题研究须开展 | 第12-14页 |
| ·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技术研究方向 | 第14-16页 |
| ·合理确定露天开采的极限深度 | 第14页 |
|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时期的产量衔接 | 第14-15页 |
| ·露天开采的边坡管理 | 第15页 |
| ·露天开采残留矿柱的回采 | 第15-16页 |
| ·地下开采的通风系统与防洪排水措施 | 第16页 |
| ·露天转地下或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地下空间问题 | 第16页 |
| ·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 ·课题提出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获各琦铜矿开采现状 | 第18-29页 |
| ·开采现状 | 第18-20页 |
| ·采矿现状 | 第18页 |
| ·选矿现状 | 第18-19页 |
| ·尾矿设施 | 第19页 |
| ·供水现状 | 第19页 |
| ·供电现状 | 第19页 |
| ·总图运输 | 第19-20页 |
| ·矿山地质 | 第20-26页 |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0页 |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0-24页 |
|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页 |
|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第24页 |
| ·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及评述 | 第24-25页 |
| ·矿床储量 | 第25-26页 |
|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获各琦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最优境界 | 第29-47页 |
| ·露天开采境界的确定的方法 | 第29-30页 |
| ·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的选择和确定 | 第30-44页 |
| ·获各琦矿在收购过程中提出的开发方案 | 第30-34页 |
| ·经济合理剥采比(Njh)的确定 | 第34-37页 |
| ·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的选择 | 第37-44页 |
| ·小结 | 第44-47页 |
| 第四章 获各琦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开拓系统 | 第47-60页 |
| ·采矿方法 | 第47-48页 |
| ·露天转地下生产能力的确定 | 第48-50页 |
| ·开采范围和设计储量 | 第48页 |
| ·矿山工作制度 | 第48页 |
| ·生产能力的确定 | 第48-50页 |
| ·境界保安顶柱厚度的确定 | 第50-52页 |
| ·围岩的工程技术条件 | 第50-51页 |
| ·采空区围岩压力分布特点和可能的破坏模式 | 第51页 |
| ·工程类比法确定的安全顶柱厚度 | 第51-52页 |
| ·开拓系统选择和布置 | 第52-55页 |
| ·围岩条件 | 第52页 |
| ·中段高度 | 第52页 |
| ·开拓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 第52-54页 |
| ·开拓深度的确定 | 第54页 |
| ·开拓方案的布置 | 第54-55页 |
| ·回采顺序 | 第55页 |
| ·露天边坡矿的回采顺序 | 第55页 |
| ·保安境界矿柱的回采顺序 | 第55页 |
| ·矿房矿量的回采顺序 | 第55页 |
| ·矿井通风 | 第55-56页 |
| ·矿井排水 | 第56页 |
| ·坑内供水 | 第56页 |
| ·压气设施 | 第56页 |
| ·总图运输 | 第56页 |
| ·矿山供电与通讯 | 第56-57页 |
| ·机、汽修 | 第57页 |
| ·土建工程 | 第57页 |
| ·其他辅助设施 | 第57-60页 |
| 第五章 获各琦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工程实施 | 第60-65页 |
|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的选择 | 第60-62页 |
| ·选厂扩建过渡时间安排 | 第60-61页 |
| ·地质勘探和矿区的整体规划的时间安排 | 第61页 |
| ·矿山的过渡时间安排 | 第61-62页 |
| ·露天转地下的主要安全措施 | 第62-65页 |
| ·露天爆破对地下开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地下开采对露天边坡的影响 | 第63页 |
|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防洪问题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本文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