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1.1 概述 | 第9-14页 |
1.1.1 名称及分类 | 第9页 |
1.1.2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9-11页 |
1.1.3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4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基础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应用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二氧化锰概述 | 第18-21页 |
1.3.1 二氧化锰的晶型 | 第18-19页 |
1.3.2 二氧化锰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1.4 本工作的目的与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测试原理与方法 | 第22-29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及原材料 | 第22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3-29页 |
2.3.1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23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3页 |
2.3.3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3-24页 |
2.3.4 热重分析(TGA) | 第24页 |
2.3.5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4-26页 |
2.3.6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26-27页 |
2.3.7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7页 |
2.3.8 MnO_2含量和氧化度的测定 | 第27-29页 |
第三章 MnO_2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 第29-52页 |
3.1 材料与电极的制备 | 第29-31页 |
3.1.1 材料制备 | 第29-30页 |
3.1.2 电极制备方法研究 | 第30-31页 |
3.2 材料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1-34页 |
3.2.1 反应pH值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干燥温度的影响 | 第33页 |
3.2.4 干燥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结构表征 | 第34-37页 |
3.3.1 晶体结构 | 第34-35页 |
3.3.2 表面形貌 | 第35-36页 |
3.3.3 红外分析(FT-IR) | 第36页 |
3.3.4 热重分析(TGA) | 第36-37页 |
3.4 二氧化锰电极在不同电解液中的性能研究 | 第37-45页 |
3.4.1 二氧化锰在电解液中的反应机理 | 第38-40页 |
3.4.2 酸性电解液 | 第40页 |
3.4.3 碱性电解液 | 第40-41页 |
3.4.4 中性电解液 | 第41-45页 |
3.5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5-49页 |
3.5.1 MnO_2电极多次扫描后的CV图 | 第45-47页 |
3.5.2 MnO_2电极在不同扫描速度下的CV图 | 第47-49页 |
3.6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49-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复合材料MnO_2/C的研究 | 第52-57页 |
4.1 材料的制备 | 第52页 |
4.2 不同碳含量材料XRD表征 | 第52-53页 |
4.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53-54页 |
4.4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54-55页 |
4.5 交流阻抗测试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超级电容器准电容机理研究 | 第57-64页 |
5.1 超级电容器的电容形成机理 | 第57-59页 |
5.1.1 准电容的基本表达式 | 第57-58页 |
5.1.2 准电容的特点 | 第58-59页 |
5.2 超级电容器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59-63页 |
5.2.1 平面电极等效电路模型 | 第59-61页 |
5.2.2 多孔电极超级电容器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61-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