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字造型与现代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一、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8页 |
二、 已有的相关研究 | 第8页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论文中的相关问题 | 第9-10页 |
一、 造型 | 第9页 |
二、 程式化 | 第9-10页 |
三、 音律 | 第10页 |
第四节 概述 | 第10-13页 |
一、 甲骨文——率真质朴拨开混沌 | 第10-11页 |
二、 金文——疏宕自在承上启下 | 第11页 |
三、 小篆——婉转灵动中庸之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古文字造型思路、结构特点与现代汉字设计 | 第13-20页 |
第一节 甲骨文文字中造型思路的共存现象 | 第13-15页 |
一、 骨文文字造型的思路 | 第13页 |
二、 概念形态与现实形态的共存 | 第13-14页 |
三、 共存的造型思路在现代汉字设计应用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金文文字造型的结构特点与现代汉字设计 | 第15-18页 |
一、 金文文字的造型结构特点 | 第15-17页 |
二、 现代汉字设计中对字结构研究的必要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古文字造型的抽象概括性特征 | 第20-27页 |
第一节 甲骨文文字造型的抽象概括性特征 | 第20-22页 |
一、 简洁的框架性结构始源 | 第20-21页 |
二、 相同的抽象概括化造型理念 | 第21-22页 |
三、 抽象概括性与中国传统造物观念 | 第22页 |
第二节 金文的图形性符号化的倾向及其影响 | 第22-25页 |
一、 高度符号化的要求 | 第22-23页 |
二、 模糊的符号趋向与两条道路的分化 | 第23-25页 |
三、现代设计思想与符号化特征的吻合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甲骨文从心所欲的造型法则 | 第27-31页 |
第一节 从心所欲的造型法则及其对传统造型的影响 | 第27-29页 |
一、 感性带来从心所欲的造型方法论 | 第27-28页 |
二、 对传统造型艺术上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理想化的从心所欲与现代设计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古文字造型的程式化道路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甲骨文文字造型的程式化 | 第31-32页 |
一、 初显的低层次程式化 | 第31页 |
二、 低层次程式的形成缘由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金文文字造型的程式化 | 第32-34页 |
一、 强烈的程式化愿望 | 第32-33页 |
二、 强烈程式化形成的背景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小篆文字造型的程式化 | 第34-35页 |
一、 程式化极致的到来 | 第34-35页 |
二、 完善程式化形成的契机 | 第35页 |
第四节.程式化特征与造型艺术 | 第35-37页 |
一、 程式化特征的延展 | 第35-36页 |
二、 程式化特征带来的思索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古文字造型中的音律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民族群体、音乐、哲学、造型艺术的关系 | 第38页 |
第二节 共有的线性特征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格律体中的音律 | 第39-40页 |
一、 格律源于音乐 | 第39-40页 |
二、 文字中的格律 | 第40页 |
第四节 古文字中的音律分析 | 第40-45页 |
一、 甲骨文字造型的音律特征 | 第41-42页 |
二、 金文字造型的音律特征 | 第42-43页 |
三、 小篆文字造型的音律特征 | 第43-45页 |
第五节 音律中的问题 | 第45-46页 |
一、 继承问题 | 第45页 |
二、 发展问题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结语 移步不换形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页 |
发表论文及获奖 | 第49-50页 |
设计实践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