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2页 |
| 1.1 引言 | 第7-8页 |
| 1.2 TCSC的作用以及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1.2.1 TCSC的作用 | 第8页 |
| 1.2.2 TCSC稳定控制策略及其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2.3 TCSC阻抗控制方法研究 | 第9-10页 |
| 1.2.4 TCSC控制器的应用 | 第10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0-12页 |
| 2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2-21页 |
| 2.1 TCSC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 第12-13页 |
| 2.2 TCSC的数学模型 | 第13-14页 |
| 2.3 TCSC的阻尼特性 | 第14-16页 |
| 2.4 TCSC控制器 | 第16-20页 |
| 2.4.1 阻抗控制与暂态稳定控制 | 第17-19页 |
| 2.4.2 基于TCSC阻抗控制的常规PID控制 | 第19-2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TCSC的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器设计 | 第21-40页 |
| 3.1 引言 | 第21页 |
| 3.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3.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原理 | 第22-27页 |
| 3.3.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选择 | 第22页 |
| 3.3.2 模糊化 | 第22-23页 |
| 3.3.3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 | 第23-24页 |
| 3.3.4 隶属度函数 | 第24-25页 |
| 3.3.5 模糊推理 | 第25-27页 |
| 3.4 TCSC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27-37页 |
| 3.4.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28-35页 |
| 3.4.2 模糊PID控制器仿真 | 第35-37页 |
| 3.5 模糊PID阻抗控制的改进 | 第37-39页 |
| 3.5.1 引入bang-bang控制的模糊PID阻抗控制 | 第37-38页 |
| 3.5.2 控制对象模型的在线辨识 | 第38-39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TCSC的非线性稳定控制 | 第40-48页 |
| 4.1 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策略 | 第40-42页 |
| 4.1.1 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方法 | 第40-41页 |
| 4.1.2 线性最优控制 | 第41页 |
| 4.1.3 非线性控制方法 | 第41-42页 |
| 4.2 反馈线性最优控制系统设计原理 | 第42-43页 |
| 4.3 逆系统方法 | 第43-44页 |
| 4.4 基于逆系统方法的TCSC非线性最优控制器的设计 | 第44-47页 |
| 4.4.1 单机无穷大系统非线性最优控制器设计 | 第44-45页 |
| 4.4.2 多机系统TCSC非线性最优控制器设计 | 第45-47页 |
| 4.5 小结 | 第47-48页 |
| 5 TCSC控制器的仿真 | 第48-65页 |
| 5.1 基于非线性最优控制TCSC模糊PID控制器 | 第48页 |
| 5.2 系统仿真 | 第48-64页 |
| 5.2.1 单机无穷大系统 | 第48-50页 |
| 5.2.2 TCSC控制器确定 | 第50-52页 |
| 5.2.3 控制器对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6页 |
| 5.2.4 控制器对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59页 |
| 5.2.5 权矩阵Q、R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 5.2.6 在系统负阻尼时的时域仿真 | 第61页 |
| 5.2.7 双机系统TCSC控制器仿真 | 第61-6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 附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