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工作 | 第11-12页 |
| 第2章 港口竞争力概述 | 第12-19页 |
| ·现代港口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 ·港口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 第13-15页 |
| ·内涵及其范畴的界定 | 第13-14页 |
| ·特点 | 第14页 |
| ·产生原因 | 第14-15页 |
| ·现代港口竞争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港口竞争的意义 | 第16-19页 |
| ·研究港口竞争力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要求 | 第16页 |
| ·国际集装箱运输格局的变化加剧了港口竞争 | 第16-17页 |
| ·现代港口功能的拓展,使港口竞争范围扩大 | 第17-18页 |
| ·港口城市的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增强港口竞争力 | 第18-19页 |
| 第3章 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19-28页 |
| ·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 第19-24页 |
| ·港口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 第20-21页 |
| ·港口经营环境 | 第21-22页 |
| ·港口的管理状况 | 第22-23页 |
| ·港口的基础设施 | 第23-24页 |
| ·航运状况 | 第24页 |
| ·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的运行 | 第24-2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24-26页 |
| ·模型的评价 | 第26-27页 |
| ·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结果判断 | 第27-28页 |
| 第4章 大连港口竞争力评价 | 第28-47页 |
| ·大连港口现状概述 | 第28-36页 |
| ·大连港口岸线资源现状 | 第28-29页 |
| ·大连市主要港口企业和码头经营现状 | 第29-34页 |
| ·大连港口省内主要竞争对手—营口港对比 | 第34-36页 |
| ·大连港口竞争力评价 | 第36-45页 |
| ·主要数据资料 | 第36-39页 |
| ·指标体系 | 第39-42页 |
| ·评价模型 | 第42-45页 |
| ·大连港口竞争力评价结果 | 第45-47页 |
| 第5章 提升大连港口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 第47-59页 |
| ·国外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47-51页 |
| ·釜山港 | 第47-48页 |
| ·光阳港 | 第48-49页 |
| ·仁川港 | 第49-50页 |
| ·神户港 | 第50页 |
| ·汉堡港 | 第50-51页 |
| ·勒哈弗尔港 | 第51页 |
| ·大连港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51-53页 |
| ·缺乏合理规划 | 第52页 |
| ·缺乏有效的管理 | 第52-53页 |
| ·部分企业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 | 第53页 |
| ·提升大连港口竞争力的建议 | 第53-59页 |
| ·形成港口企业自觉按照市场要求整合资源的内在动力机制 | 第53-54页 |
| ·以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为核心,加强港口无形资源管理 | 第54页 |
| ·做强港口核心功能区、建设配套中小港口群 | 第54-56页 |
| ·构造密集发达的航线体系 | 第56页 |
| ·完善大连港口的集疏运系统 | 第56-57页 |
| ·建设大连港口的物流中心 | 第57页 |
| ·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 第57页 |
| ·建立以大连港为核心的公共信息平台 | 第57-5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本文所做工作的总结 | 第59页 |
| ·本文研究的局限 | 第59-60页 |
|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展望 | 第60-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