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期进步 后期退步—宋育仁生平评述 | 第8-11页 |
第一节 以史为鉴—宋育仁整体印象(时人眼中的宋育仁) | 第8页 |
第二节 以时为线—宋育仁生平摘要 | 第8-11页 |
(一) 甲午战争前(1857—1894)主要经历—醉心科举,仕途顺畅 | 第8-9页 |
(二)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前(1894—1911)主要经历 | 第9-10页 |
(三) 辛亥革命后之宋育仁—鼓吹复辟,专心著述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维新运动期间宋育仁思想阐析 | 第11-29页 |
第一节 宋育仁的政治思想 | 第11-19页 |
(一) 借款购舰 密谋袭日 | 第11-12页 |
(二) 揭露时弊 纵论时政 | 第12-14页 |
(三) 言行并用 呼吁变法 | 第14-19页 |
第二节 宋育仁的经济思想 | 第19-26页 |
(一) 发展工商 富国强民 | 第20-23页 |
(二) 化繁为简 整顿税务 | 第23-24页 |
(三) 铸造金币 与洋争利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宋育仁的教育、军事思想 | 第26-29页 |
(一) 批评科举 崇尚洋学 | 第26-27页 |
(二) 重视人才 倡言改革 | 第27页 |
(三) 师夷长技 停止武科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维新运动期间宋育仁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动力 | 第29-34页 |
第一节 出使伦敦 甲午战争 | 第29-31页 |
(一) 随使英国 撰《采风记》 | 第29-30页 |
(二) 甲午战争 促其觉醒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民族危机恶化 民族工业发展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国学素养深厚 师王闿运影响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维新运动期间宋育仁思想的局限性及戊戌后宋育仁思想 | 第34-39页 |
第一节 过度崇古尊儒 思想深度不足 | 第34-37页 |
(一) 西学中源 崇古尚古 | 第34-35页 |
(二) 尊崇儒学 捍卫孔教 | 第35-36页 |
(三) 主张零散 深度不够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戊戌变法之后 思想主张概论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