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24页 |
1.1 植物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 | 第7-15页 |
1.1.1 植物脂肪氧化酶(LOX) | 第7-8页 |
1.1.2 LOX途径 | 第8页 |
1.1.3 LOX的结构与酶学特性 | 第8-10页 |
1.1.4 LOX的遗传及缺失机理 | 第10-11页 |
1.1.5 LOX生理学功能 | 第11页 |
1.1.6 LOX检测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1.1.7 脂肪氧化酶与稻谷耐贮特性 | 第12-15页 |
1.2 分子标记及其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5-24页 |
1.2.1 遗传标记的发展及其类型 | 第15-17页 |
1.2.2 分子标记的分类及特点 | 第17-21页 |
1.2.3 RAPD标记分析群体的构建方法 | 第21-22页 |
1.2.4 RAPD标记在水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2.5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4-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2 供试试剂 | 第24页 |
2.1.3 所需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2.2.1 LOXs材料近等基因系间农艺性状的考察 | 第25页 |
2.2.2 LOXs材料脂肪氧化酶缺失的测定 | 第25页 |
2.2.3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5-26页 |
2.2.4 DNA样品的质量和浓度测定 | 第26-27页 |
2.2.5 水稻RAPD-PCR程序优化 | 第27页 |
2.2.6 水稻LOXs缺失基因的RAPD标记引物的筛选 | 第27-28页 |
2.2.7 近等基因系间的相似系数计算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3.1 LOXs材料近等基因系间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29-30页 |
3.2 LOXs材料F_2代脂肪氧化酶缺失的测定 | 第30页 |
3.3 DNA样品的质量和浓度测定结果 | 第30-31页 |
3.3.1 OD值测定结果 | 第30页 |
3.3.2 电泳结果 | 第30-31页 |
3.4 水稻RAPD-PCR程序优化 | 第31-35页 |
3.4.1 模板浓度对 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2 Mg~(2+)浓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3.4.3 dNTP浓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4 引物浓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3页 |
3.4.5 Taq DNA聚合酶浓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6 退火温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水稻LOXs缺失基因的RAPD分析 | 第35-41页 |
3.5.1 皖鉴2090和03P_1-4、03P_2-2的RAPD分析 | 第36-38页 |
3.5.2 LOX3缺失基因lx3的RAPD标记 | 第38-4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1-44页 |
4.1 LOXs缺失与正常的近等基因系培育的必要性 | 第41页 |
4.2 RAPD机制的探讨 | 第41-42页 |
4.2.1 RAPD标记带中的强带和弱带 | 第41页 |
4.2.2 RAPD标记的重复性 | 第41-42页 |
4.2.3 关于RAPD的稳定性 | 第42页 |
4.3 对loxs标记的探讨 | 第42-43页 |
4.4 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 第43页 |
4.5 进一步深入研究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