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空间光调制器 | 第8-10页 |
§1.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 第10-14页 |
§1.2.1 液晶的研究历史及其作为空间光调制器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强度调制和相位调制的原理概述 | 第12-14页 |
§1.3 液晶显示器件作为相位空间光调制器的研究工作介绍 | 第14-16页 |
§1.4 LCoS器件的结构及其与TFT器件的对比 | 第16-18页 |
§1.5 本文立题的意义及本文内容的要点 | 第18-23页 |
§1.5.1 本文立题的意义 | 第18-20页 |
§1.5.2 本文内容的要点及创新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液晶的连续体弹性形变理论及光波在液晶中的传输 | 第23-39页 |
§2.1 液晶连续体模型及理论 | 第23-29页 |
§2.1.1 液晶的简单介绍 | 第23-24页 |
§2.1.2 液晶的弹性形变和自由能密度 | 第24-27页 |
§2.1.3 电场对液晶的作用 | 第27-29页 |
§2.2.4 液晶分子的定向简介 | 第29页 |
§2.2 液晶器件中的光波传输 | 第29-38页 |
§2.2.1 液晶的分层介质模型 | 第29-30页 |
§2.2.2 琼斯矩阵方法 | 第30-34页 |
§2.2.3 扩展琼斯矩阵方法 | 第34-36页 |
§2.2.4 光波在液晶中的传播的4×4矩阵方法 | 第36-38页 |
§2.3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LCoS相位空间光调制器的模式优化及其相位特性测量 | 第39-79页 |
§3.1 LCoS器件的理论模型 | 第40-42页 |
§3.2 参数空间方法 | 第42-59页 |
§3.3 纯相位工作模式的进一步研究 | 第59-66页 |
§3.3.1 利用液晶连续体弹性理论和扩展琼斯矩阵方法对两种工作模式的研究 | 第59-66页 |
§3.4 (0°,0°)和(0°,52°)工作模式的液晶器件的相位调制特性测量 | 第66-78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78-79页 |
第四章 LCoS相位空间光调制器的应用 | 第79-116页 |
§4.1 LCoS相位空间光调制器用作可变焦的程控相位型菲涅尔波带片 | 第79-89页 |
§4.1.1 菲涅尔波带片的概述 | 第79-80页 |
§4.1.2 菲涅尔波带片的简单介绍 | 第80-82页 |
§4.1.3 利用LCoS相位空间光调制器实现可变焦的菲涅尔波带片 | 第82-89页 |
§4.1.4 总结 | 第89页 |
§4.2 LCoS相位空间光调制器用于分形波带片的制作和焦点特性研究 | 第89-114页 |
§4.2.1 分形概念的简单介绍 | 第89-92页 |
§4.2.2 分形波带片及可变缺项的分形波带片 | 第92-97页 |
§4.2.3 可变缺项分形波带片的衍射 | 第97-103页 |
§4.2.4 可变缺项的分形波带片焦点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103-112页 |
§4.2.5 分形波带片和常规波带片的聚焦特性的简单比较 | 第112-114页 |
§4.3 本章总结 | 第114-116页 |
第五章 内容总结和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