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1.降香、红景天及麝香保心丸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脏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 第13-21页 |
| ·材料 | 第13页 |
|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 ·药物 | 第13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3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3页 |
| ·方法 | 第13-15页 |
| ·动物造模 | 第13-14页 |
| ·药物的制备 | 第14页 |
| ·分组及给药 | 第14-15页 |
| ·梗塞边缘区心肌血管面密度检测 | 第15页 |
| ·统计分析 | 第15页 |
| ·结果 | 第15-21页 |
| ·造模及存活情况 | 第15-16页 |
| ·梗塞边缘区心肌血管面密度 | 第16-21页 |
| 2.降香、红景天及麝香保心丸对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 第21-43页 |
| ·材料 | 第21-22页 |
|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 ·药物 | 第21页 |
| ·主要实验试剂和溶液 | 第21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 ·方法 | 第22-24页 |
| ·动物造模 | 第22页 |
| ·药物的制备 | 第22页 |
| ·分组及给药 | 第22页 |
| ·梗死面积检测 | 第22-23页 |
| ·体重和左心室质量检测 | 第23页 |
| ·梗死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检测 | 第23页 |
| ·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原的mRNA检测 | 第23页 |
| ·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及Ⅰ/Ⅲ胶原比值的检测 | 第23-24页 |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 ·结果 | 第24-43页 |
| ·造模及存活情况 | 第24页 |
| ·大鼠梗死面积 | 第24-27页 |
| ·大鼠体重和左心室重 | 第27-30页 |
| ·梗死心肌血管紧张素Ⅱ表达 | 第30-34页 |
| ·梗死心肌血管紧张素原的mRNA表达 | 第34-36页 |
| ·非梗死区Ⅰ/Ⅲ胶原比值 | 第36-43页 |
| 3 降香、红景天及麝香保心丸保护冠脉结扎后缺血、坏死心肌的机制 | 第43-64页 |
| ·降香保护冠脉结扎后缺血、坏死心肌的机制 | 第43-49页 |
| ·红景天保护冠脉结扎后缺血、坏死心肌的机制 | 第49-56页 |
| ·麝香保心丸保护冠脉结扎后缺血、坏死心肌的机制 | 第56-63页 |
| ·降香、红景天和麝香保心丸保护冠脉结扎后缺血、坏死心肌效果的比较 | 第63-64页 |
| ·大小剂量麝香保心丸保护冠脉结扎后缺血、坏死心肌的作用比较 | 第64页 |
| 4. 卡托普利的血管新生作用和贝复济加肝素的改善心室重构作用 | 第64-65页 |
| ·卡托普利的血管新生作用 | 第64页 |
| ·贝复济加肝素的改善心室重构作用 | 第64-65页 |
| 5.讨论 | 第65-79页 |
| ·实验设计部分 | 第65-74页 |
| ·研究促血管生成和改善心室重构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 第65-67页 |
| ·实验选择药物的理由 | 第67页 |
| ·剂量选择 | 第67页 |
| ·阳性对照的选择 | 第67-70页 |
| ①促血管新生阳性对照药物 | 第67-69页 |
| ②改善心室重构的阳性对照药物 | 第69-70页 |
| ·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70页 |
| ·观察指标的选择 | 第70-72页 |
| ①血管新生指标 | 第70页 |
| ②心室重构指标 | 第70-72页 |
| ·本研究的创新性 | 第72-73页 |
| ·中药促血管生成和改善心室重构研究的前景 | 第73-74页 |
| ·实验部分 | 第74-79页 |
| ·降香、红景天和麝香保心丸对血管新生的作用 | 第74页 |
| ·降香、红景天和麝香保心丸对心室重构的作用 | 第74-75页 |
| ·降香、红景天和麝香保心丸促血管新生和改善心室重构随用药时间的变化 | 第75页 |
| ·降香、红景天和麝香保心丸保护冠脉结扎后缺血、坏死心肌的途径 | 第75-76页 |
| ·降香、红景天和麝香保心丸促血管新生和改善心室重构作用的比较 | 第76页 |
| ·大小剂量麝香保心丸对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作用的比较 | 第76页 |
| ·贝复济和肝素联合应用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 第76-77页 |
| ·卡托普利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 第77-78页 |
| ·中药促血管生成和改善心室重构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78-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90页 |
| 附录1:与课题相关文献综述及论文 | 第90-107页 |
| 心肌梗死后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第90-96页 |
| 中药干预心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探讨 | 第96-101页 |
| 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大鼠梗死面积和血管新生的作用 | 第101-107页 |
| 附录2:发表文章 | 第107-108页 |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