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虹膜识别研究

目录第1-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目前已有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研究目标与贡献第14-15页
 1.4 论文组织第15-17页
第二章 虹膜识别介绍第17-44页
 2.1 虹膜识别的生理基础与工作原理第17-22页
  2.1.1 虹膜识别生理基础第18-20页
  2.1.2 虹膜识别分析对象第20-21页
  2.1.3 虹膜识别工作原理第21-22页
 2.2 虹膜认证与其他常用生物认证方法的比较第22-25页
  2.2.1 生物认证的一般过程第22-24页
  2.2.2 虹膜认证与其他生物认证方法的比较第24-25页
 2.3 已有虹膜识别系统介绍第25-37页
  2.3.1 Daugman系统第25-30页
  2.3.2 Wildes系统第30-34页
  2.3.3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虹膜认证系统第34-37页
  2.3.4 IrisPassport虹膜认证系统第37页
 2.4 虹膜识别研究与应用现状综述第37-43页
  2.4.1 虹膜识别研究综述第38-40页
  2.4.2 虹膜识别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第40-42页
  2.4.3 已有虹膜认证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第42-43页
 2.5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虹膜图像中的变化分数维第44-54页
 3.1 变化分数维的理论基础第44-48页
  3.1.1 维数的基本概念第45页
  3.1.2 维数的拓宽 - 分数维第45-46页
  3.1.3 盒维数的计算方法第46-47页
  3.1.4 盒维数在虹膜表示中的不足第47-48页
 3.2 变化分数维在虹膜图象分析中的应用第48-52页
  3.2.1 虹膜图像中的分形特征第48-49页
  3.2.2 变化分数维原理第49-51页
  3.2.3 虹膜变化分数维特征提取第51-52页
 3.3 变化分数维与传统计盒维数在虹膜特征提取中的对比实验第52-53页
 3.4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虹膜的特征融合与约减第54-74页
 4.1 小波变换第54-58页
  4.1.1 小波变换原理第55-56页
  4.1.2 小波变换在虹膜图像分析中的应用第56页
  4.1.3 虹膜的小波变换特征及其实验结果第56-58页
 4.2 虹膜纹理的方向性特征第58-62页
  4.2.1 多尺度可变方向金字塔模型Steerable pyramid原理第59-60页
  4.2.2 Steerable pyramid在虹膜图像分析中的应用第60-62页
  4.2.3 虹膜融合特征实验第62页
 4.3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虹膜特征约减第62-72页
  4.3.1 特征选择算法概述第62-63页
  4.3.2 遗传算法的特征第63-65页
  4.3.3 多目标遗传算法第65-66页
  4.3.4 基于遗传算法的虹膜特征约减第66-71页
  4.3.5 虹膜特征约减实验第71-72页
 4.4 特征序列合理性对比分析第72-73页
 4.5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虹膜样本的分类器 - 非对称支持向量机(NSVM)第74-87页
 5.1 非对称支持向量机的理论基础概述第75-78页
  5.1.1 函数估计模型第76-77页
  5.1.2 风险最小化问题第77页
  5.1.3 虹膜识别的学习问题表述第77-78页
 5.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虹膜分类方法第78-82页
  5.2.1 支持向量机在虹膜分类中的应用第78-81页
  5.2.2 基于区别特征空间的虹膜融合特征主动学习算法第81-82页
 5.3 基于非对称支持向量机的虹膜样本分类第82-86页
  5.3.1 非对称支持向量机原理第83-84页
  5.3.2 非对称支持向量机虹膜分类实验第84-85页
  5.3.3 SVM有待发展的关键技术第85-86页
 5.4 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IRISPASSPORT虹膜识别系统结构及其对比第87-100页
 6.1 IrisPassport虹膜识别系统概述第87-88页
 6.2 IrisPassport虹膜识别系统设计第88-96页
  6.2.1 IrisPassport虹膜样本预处理第88-93页
  6.2.2 虹膜特征提取与融合第93-94页
  6.2.3 多目标遗传算法特征约减第94-95页
  6.2.4 基于非对称支持向量机的虹膜样本分类第95-96页
 6.3 IrisPassport系统的特点第96页
 6.4 IrisPassport与其它虹膜识别系统的对比实验第96-99页
 6.5 小结第99-10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征模理论及其在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民事抗诉制度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