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9-11页 |
一、背景 | 第9页 |
二、目的 | 第9-11页 |
第一章 大众传媒人文关怀思想溯源 | 第11-14页 |
第一节 人文关怀思想历史溯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方新闻界的体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我国报刊的人文关怀传统 | 第14-19页 |
第一节 近代报刊人文关怀的萌芽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报刊活动中的人文精神 | 第15页 |
第三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中国近代第一次人文主义思潮,报刊的人文关怀理念得以确立 | 第15-16页 |
第四节 邹韬奋人文主义的办报思想 | 第16-17页 |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革以前) | 第17页 |
第六节 新时期媒体人文关怀的实践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中国青年报》“冰点”创刊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 第19-39页 |
第一节 “冰点”诞生的历史背景 | 第19-27页 |
第二节 “冰点”题材选择特征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冰点”新闻报道样式/文体特征 | 第28-39页 |
第四章 《中青报》“冰点”专顾报道对人文关怀内涵的拓展 | 第39-52页 |
第一节 转型期社会弱势群体的新含义 | 第39-41页 |
第二节 从人文关怀到弱势关怀 | 第41-49页 |
第三节 从尊重人作为个体价值的存在,到探寻从制度层面建立社会公平对人权益的保障是“冰点”人文关怀内涵拓展的本质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弱势关怀的大力表现契合了转型期受众心理需求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冰点”(人文)弱势关怀价值诉求显现的传媒理念 | 第52-59页 |
第一节 从“喉舌”到“公器”,媒体监视环境的功能理念凸显 | 第52-54页 |
第二节 从“传者中心”到“受众本位” | 第54-57页 |
第三节 媒体公信力来自客观、公正、平衡的新闻报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新世纪媒体人文关怀面临的困境 | 第59-66页 |
第一节 主流媒体“弱势关怀”的微弱呼声 | 第59-61页 |
第二节 非主流媒体对“人文关怀”望洋兴叹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冰点”未来发展方向思考 | 第63-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论文 | 第70-71页 |
声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