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1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发展现状与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为什么选择基于DSP | 第9-10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第2章 DSP技术简介 | 第11-14页 |
| ·DSP技术背景 | 第11页 |
| ·CCS(Code Composer Studio)开发工具 | 第11-12页 |
| ·TMS320LF2407A DSP特点和资源 | 第12-14页 |
| 第3章 总体设计方案及硬件电路 | 第14-23页 |
| ·SS3013位移监测仪总体设计方案 | 第14-17页 |
| ·功能需求 | 第14-15页 |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5-17页 |
| ·硬件电路 | 第17-23页 |
| ·LVDT传感器电气原理 | 第17-18页 |
| ·模拟信号输入电路 | 第18-20页 |
| ·模拟信号输出电路 | 第20-21页 |
| ·数字电路 | 第21-23页 |
| 第4章 DSP(下位机)软件分析与实现 | 第23-49页 |
| ·DSP(下位机)软件总框体 | 第23页 |
| ·数据采集 | 第23-27页 |
| ·DSP内部AD转换模块(ADC)介绍 | 第23-25页 |
| ·ADC初始化和AD采样: | 第25-27页 |
| ·数据处理 | 第27-32页 |
| ·通道组合方式 | 第27-29页 |
| ·通道内部处理 | 第29-32页 |
| ·数据显示 | 第32-34页 |
| ·报警继电器输出 | 第34-36页 |
| ·特征值电压、电流输出 | 第36-38页 |
| ·键盘扫描和处理 | 第38-39页 |
| ·与上位机通讯 | 第39-45页 |
| ·SCI模块的主要结构 | 第39-41页 |
| ·与上位机通讯分析与实现 | 第41-45页 |
| ·I2C EEPROM | 第45-49页 |
| ·I2C总线介绍 | 第45-46页 |
| ·24AA08读写实现 | 第46-49页 |
| 第5章 上位机(组态)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61页 |
| ·上位机软件总体结构 | 第49页 |
| ·通讯流程与实现 | 第49-50页 |
| ·MSComm控件 | 第49-50页 |
| ·通讯流程与实现 | 第50页 |
| ·工程目录和文件管理: | 第50-56页 |
| ·工程目录管理: | 第51-53页 |
| ·组态文件管理 | 第53-56页 |
| ·组态编辑和参数配置 | 第56-58页 |
| ·在线监测 | 第58-59页 |
| ·密码管理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录1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