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4页 |
目录 | 第4-5页 |
引言 | 第5-6页 |
一 日本新感觉派在中国的引进和接受 | 第6-13页 |
1 、 《无轨列车》时期 | 第7-8页 |
2 、 水沫书店时期 | 第8-10页 |
3 、 《现代》时期 | 第10-13页 |
二 小说的“现代化” | 第13-22页 |
1 、 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 | 第13-15页 |
2 、 都市人生的全景观照 | 第15-18页 |
3 、 小说体式的现代改造 | 第18-22页 |
三 接受中的变异与原因探究 | 第22-42页 |
1 、 “新感觉”的中国化 | 第22-28页 |
(一) 对传统审美原则的回归 | 第22-25页 |
(二) 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回归 | 第25-28页 |
2 、 表现主义还是印象主义? | 第28-35页 |
3 、 变异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一) 接受的不只是日本新感觉派 | 第35-36页 |
(二) 社会背景与文学环境 | 第36-39页 |
(三) 作家自身的哲学修养不足 | 第39-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