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金融市场论文--证券市场论文

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投资者赔偿制度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1页
   ·论文的写作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5页
     ·论文的写作背景第11-15页
     ·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第15页
   ·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研究的动态第15-18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5-17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7-18页
   ·论文的写作思路、结构及研究方法第18-19页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结构安排第18-19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9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21-36页
   ·证券及证券市场概述第21-24页
     ·证券涵义及分类第21页
     ·证券市场的定义、特征及分类第21-23页
     ·证券市场的地位与功能第23-24页
   ·证券欺诈行为理论第24-28页
     ·证券欺诈的涵义及范围第24-27页
     ·证券欺诈行为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第27-28页
   ·投资者保护理论第28-31页
     ·投资者保护概念及主要内容第28-29页
     ·投资者保护的必要性第29-31页
     ·投资者保护的原则第31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31-34页
     ·信息不对称概述第32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框架第32-33页
     ·信息不对称对证券市场功能发挥的阻碍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投资者赔偿制度之国际比较第36-62页
   ·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民事赔偿制度比较第36-49页
     ·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制度第37-41页
     ·内幕交易的民事赔偿制度第41-45页
     ·市场操纵的民事赔偿制度第45-46页
     ·欺诈客户的民事赔偿制度第46页
     ·基于证券欺诈行为民事赔偿制度的其他经验第46-49页
   ·投资者非诉赔偿制度第49-59页
     ·法律基础第49-50页
     ·组织模式第50-52页
     ·投资者非诉赔偿计划的筹资原则第52-53页
     ·投资者非诉赔偿计划的筹资方式第53-54页
     ·赔偿范围及赔偿限额第54-57页
     ·赔偿条件及赔偿程序第57-59页
   ·国外投资者赔偿制度总结第59-61页
     ·民事赔偿制度的优缺点第59-60页
     ·非诉赔偿制度的优缺点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我国完善投资者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62-73页
   ·我国基于证券欺诈行为投资者赔偿制度的特点与缺陷第62-66页
     ·我国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投资者赔偿制度的特点第62页
     ·我国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投资者赔偿制度的缺陷第62-66页
   ·完善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投资者赔偿制度的必要性第66-72页
     ·必要性的博弈论分析第66-69页
     ·完善基于证券欺诈行为民事赔偿制度的法理基础及意义第69-71页
     ·我国建立基于证券欺诈行为投资者非诉赔偿制度的意义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构建基于证券欺诈行为投资者赔偿制度第73-87页
   ·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投资者赔偿体系框架第73页
   ·改进我国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民事赔偿制度第73-78页
     ·拓宽民事赔偿诉讼受案范围第74页
     ·证券欺诈行为侵权责任的构成第74-76页
     ·诉讼方式第76-77页
     ·损害赔偿额确定与计算第77页
     ·诉讼费用第77-78页
   ·建立我国基于证券欺诈行为的投资者非诉赔偿制度第78-82页
     ·法律基础第78页
     ·组织模式第78-79页
     ·投资者非诉赔偿公司(基金)的筹资原则和筹资方式第79-80页
     ·赔偿范围及赔偿限额第80-81页
     ·赔偿条件及赔偿程序第81-82页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第82-86页
     ·建立对证券交易的监控和监察综合系统第82页
     ·完善举报奖励制度第82-83页
     ·建立多种纠纷解决制度第83页
     ·建立类似消费者协会性质的投资者权益保护协会第83-84页
     ·建立证券欺诈行为的预防机制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投资者赔偿制度有效性综合评价第87-93页
   ·投资者赔偿制度有效性综合评价的意义第87页
   ·投资者赔偿制度有效性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87-92页
     ·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标准等级的划分第87-90页
     ·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的计算方法第90页
     ·评价矩阵的确定与综合评价第90-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兼论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启示
下一篇:论环境法的效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