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稻鸭鱼生态种养对稻田甲烷减排及水稻栽培环境改善的功能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0页
 1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第14-15页
 2 稻田甲烷的产生第15-16页
 3 稻田甲烷排放规律第16-18页
   ·甲烷排放的日变化规律第16页
   ·季节变化第16-17页
   ·年际变化和空间变化第17-18页
 4 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因素第18-20页
   ·土壤理化特性第18-19页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第18页
     ·土壤温度第18页
     ·土壤质地第18页
     ·土壤母质第18-19页
   ·农业管理措施第19页
     ·施肥措施第19页
     ·水分管理第19页
     ·耕作制度第19页
   ·其他影响因素第19-20页
 5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0-21页
 6 稻田养鸭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5页
   ·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第22-23页
     ·流动放牧阶段第22页
     ·区域巡牧阶段第22-23页
     ·露宿饲养阶段第23页
   ·稻田养鸭的研究与利用第23-25页
     ·传统稻田养鸭研究取得的成就第23-24页
     ·稻鸭共栖研究取得的进展第24-25页
 7 稻田养鱼的发展第25-30页
   ·稻田养鱼的发展简史第25页
   ·稻田养鱼国外发展现状第25-26页
   ·稻鱼共生理论及稻田共生生态系统第26-27页
     ·稻鱼共生理论第26页
     ·稻田增产鱼丰收的生态学原理第26-27页
       ·在稻田中,草鱼能摄食大量的杂草第26-27页
       ·鱼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施肥作用第27页
       ·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第27页
   ·稻田养鱼的作用第27-29页
     ·稻田养鱼能促进稻谷增产第28页
     ·稻田养鱼后,可以把一些外溢的物质和能量拦截下来第28页
     ·稻田养草鱼种可解决草鱼种阶段的疾病第28页
     ·稻田养鱼可减少稻禾受病虫害的侵袭第28-29页
     ·稻田养鱼可改善环境卫生,对灭蚊防病有显著作用第29页
   ·稻田养鱼的发展前景第29-30页
第二章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CH_4排放规律研究第30-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试验地概况第30页
   ·试验设计第30-31页
   ·供试材料第31页
   ·取样及测定第31-32页
     ·CH_4采样第31-32页
     ·土壤氧化还原特性第32页
     ·水稻根系活力测定第32页
     ·分析方法第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41页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中甲烷的排放规律第32-36页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中甲烷排放的昼夜变化第33-35页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中甲烷排放的季节变化第35-36页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第36-38页
   ·根系活力第38页
   ·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表面积第38-39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第39-41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性状第39-40页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40页
     ·经济效益分析第40-41页
 3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理化性状研究第42-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供试土壤第42页
   ·试验设计第42页
   ·分析方法第42-43页
     ·土壤物理性状的测定第42页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第42-43页
     ·其它性状测定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59页
   ·土壤物理性质第43-45页
   ·土壤化学性质第45-49页
     ·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第46-47页
     ·土壤速效氮动态变化规律第47页
     ·土壤速效磷动态变化规律第47-48页
     ·土壤速效钾动态变化规律第48-49页
     ·不同处理土壤pH的变化第49页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中水质的变化规律第49-59页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第49-53页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中NH_4~+的浓度变化第53-55页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中S~(2-)的浓度变化第55-57页
     ·稻-鸭-鱼复合生态系统中水体pH的变化第57-59页
 3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稻鸭鱼生态种养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及蜘蛛的影响第60-10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供试材料第60页
   ·试验设计第60-61页
   ·数据采集第61页
     ·稻飞虱第61页
     ·二化螟第61页
     ·纹枯病第61页
     ·蜘蛛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108页
   ·复合生态系统中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1-76页
     ·数据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2-75页
       ·常规施药区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63-67页
       ·稻-鸭-鱼区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67-72页
       ·放鱼区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72-75页
     ·小结第75-76页
   ·复合生态系统中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6-88页
     ·数据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6-87页
       ·常规施药区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77-80页
       ·养鱼区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80-84页
       ·稻鸭鱼共栖区数据分析及模型建立第84-87页
     ·小结第87-88页
   ·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第88-99页
     ·对照区模型的建立第88-93页
     ·稻-鱼区模型的建立第93-95页
     ·稻-鸭-鱼区模型的建立第95-98页
     ·小结第98-99页
   ·复合生态系统中蜘蛛的变化规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第99-108页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第99-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108-114页
 1 稻鸭鱼复合系统中稻田甲烷排放特征第108页
 2 稻鸭鱼复合系统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第108-109页
 3 稻-鸭-鱼共栖对水稻稻飞虱的影响第109-110页
 4 稻-鸭-鱼共栖对二化螟的影响第110页
 5 稻-鸭-鱼共栖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第110-111页
 6 稻-鸭-鱼共栖对稻田蜘蛛的影响第111-113页
 7 稻鸭鱼共栖对水稻植株的影响第113页
 8 稻鸭鱼共栖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第113-114页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创新点及意义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简历第125页
获奖证书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下一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福辛普利晚期预适应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其电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