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液化物制备通用级碳纤维的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碳纤维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5页 |
·碳纤维的分类 | 第15-19页 |
·PAN 基碳纤维 | 第15-17页 |
·聚合 | 第16页 |
·纺丝 | 第16-17页 |
·预氧化、碳化 | 第17页 |
·沥青基碳纤维 | 第17-18页 |
·黏胶基碳纤维 | 第18-19页 |
·应用 | 第19-20页 |
·航空领域 | 第19页 |
·汽车构件 | 第19页 |
·风力发电叶片 | 第19-20页 |
·体育领域 | 第20页 |
·木质素 | 第20-27页 |
·木质素的分类及命名 | 第20页 |
·木质素结构的合成路线 | 第20-22页 |
·木质素的物理性质 | 第22-23页 |
·木质素生物化学性质 | 第23-24页 |
·显色反应 | 第23页 |
·氧化反应 | 第23页 |
·还原反应 | 第23页 |
·水解反应 | 第23页 |
·生物降解性 | 第23-24页 |
·木质素的提取 | 第24-25页 |
·木质基碳纤维概况 | 第25页 |
·木质素基碳纤维 | 第25-27页 |
·木质素的提纯 | 第25页 |
·纺丝物料的配置 | 第25-26页 |
·纺丝工艺 | 第26页 |
·预氧化及碳化 | 第26-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 | 第28-35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8-29页 |
·原料 | 第28页 |
·化学试剂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过程 | 第29-32页 |
·工艺流程 | 第29-30页 |
·木质素的提纯 | 第30页 |
·纺丝物料的配置 | 第30-31页 |
·熔融纺丝 | 第31页 |
·木质素基碳纤维原丝的预氧化 | 第31页 |
·纤维的碳化 | 第31-32页 |
·实验的测试表征方法 | 第32-35页 |
·红外测试 | 第32页 |
·DSC 测试 | 第32页 |
·热失重分析(TG 测试) | 第32页 |
·纤维的直径测试及力学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纺丝物料的分子量测试 | 第33页 |
·扫描电镜 | 第33-34页 |
·元素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5-70页 |
·木质素的 TG-DSC 测试 | 第35-36页 |
·纺丝物料的制备 | 第36-49页 |
·苯酚/木质素液化比例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苯酚/木质素液化比例对纤维热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页 |
·苯酚/木质素液化比例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37-39页 |
·液化时间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39-41页 |
·热学性能研究 | 第39-40页 |
·力学性能研究 | 第40-41页 |
·粘结剂的用量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1-43页 |
·粘结剂用量对纤维热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1-42页 |
·粘结剂的用量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2-43页 |
·粘结温度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粘结温度对纤维热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3-44页 |
·粘结温度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纺丝物料的宏观形貌研究 | 第45页 |
·木质素、液化物、纺丝物料的结构研究 | 第45-47页 |
·纺丝物料分子量分布测试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原丝纺制阶段主要的因素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9-54页 |
·纺丝液的热学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收丝辊转速对预氧化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转速下纤维的宏观及微观形貌分析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预氧化阶段主要的因素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4-63页 |
·预氧化液浓度对预氧化纤维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4-58页 |
·力学性能研究 | 第54-56页 |
·热学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升温速率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保温时间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9-60页 |
·原丝、氧化纤维的结构分析 | 第60页 |
·液化物、纺丝物料、预氧化纤维的热学性能研究 | 第60-62页 |
·预氧化纤维形貌分析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页 |
·碳化阶段主要的因素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63-70页 |
·预氧化纤维的热学性能 | 第63-65页 |
·碳化温度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不同碳化温度下碳纤维形貌分析 | 第66-68页 |
·原丝、预氧化丝、碳丝的元素分析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