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政协会议前后《新华日报》宣传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1、课题的提出 | 第6页 |
| 2、研究现状 | 第6-8页 |
| 3、研究资料 | 第8页 |
| 一、相关概念的说明 | 第8-9页 |
| 1、1946 年政协会议前后 | 第8-9页 |
| 2、宣传策略 | 第9页 |
| 二、1946 年政协会议前后的国内外形势 | 第9-14页 |
| 1、国内形势 | 第9-11页 |
| 2、国际形势 | 第11-14页 |
| 三、《新华日报》的宣传策略 | 第14-41页 |
| 1、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相结合 | 第14-24页 |
| (1)正面报道 | 第15-18页 |
| (2)负面报道 | 第18-24页 |
| 2、直接宣传与间接宣传相结合 | 第24-35页 |
| (1)直接宣传 | 第25-31页 |
| (2)间接宣传 | 第31-35页 |
| 3、注重重大事件的宣传策划和危机处理 | 第35-41页 |
| (1)昆明“一二·一”惨案后的策划宣传 | 第35-37页 |
| (2)反苏反共游行示威发生后的危机处理 | 第37-41页 |
| 四、宣传策略的影响 | 第41-44页 |
| 1、配合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 | 第41-43页 |
| 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情况 | 第43-44页 |
| 3、争取了国统区的民心 | 第44页 |
| 结语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