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9页 |
第一章 美国非市场经济反倾销法律依据和实践 | 第9-17页 |
第一节 美国国内法律对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的确定 | 第9-11页 |
一、 法律条文方面 | 第9-11页 |
二、 实践方面 | 第11页 |
第二节 正常价值确定方法 | 第11-14页 |
一、 生产要素价值方法 | 第11-13页 |
二、 市场取向行业测试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数量限制协议、一国一税和单独税率测试 | 第14-16页 |
一、 数量限制协议 | 第14-15页 |
二、 一国一税和单独税率测试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其他法律依据 | 第16-17页 |
一、 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 | 第16页 |
二、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对美国非市场经济反倾销立法和实践的质疑 | 第17-29页 |
第一节 对美国非市场经济反倾销本质和目的的质疑 | 第17-25页 |
一、 非市场经济的标签已不再适合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 | 第17-23页 |
二、 和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比较 | 第23-24页 |
三、 美国非市场经济反倾销立法本质和目的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对确定正常价值标准合理性的质疑 | 第25-28页 |
一、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可比性 | 第25-26页 |
二、 比较优势问题 | 第26页 |
三、 成本优势问题 | 第26页 |
四、 质量等差问题 | 第26-27页 |
五、 生产要素价值的问题 | 第27页 |
六、 不可预见性 | 第27页 |
七、 随意性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对市场取向行业测试、一国一税和单独税率测试的质疑 | 第28-29页 |
一、 对市场取向行业测试的质疑 | 第28页 |
二、 对一国一税和单独税率测试的质疑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的应对策略 | 第29-41页 |
第一节 对外方面 | 第29-30页 |
一、 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对抗美国不合理的反倾销法 | 第29-30页 |
二、 加强政府对外交流与宣传 | 第30页 |
第二节 政府和商会的宏观层面 | 第30-35页 |
一、 按照五个标准:继续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 第30-33页 |
二、 其他配套改革 | 第33-35页 |
第三节 企业层面 | 第35-37页 |
一、 企业应该积极应诉 | 第35-36页 |
二、 国内企业要规范自己贸易行为 | 第36-37页 |
第四节 经典案例解析:美国对中国三氧化锑的反倾销案 | 第37-41页 |
一、 案例背景知识 | 第37-38页 |
二、 应诉过程 | 第38-39页 |
三、 案例评析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