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澳大利亚东南部台地桉树恢复生态机理的研究

Ⅰ 文献综述第1-72页
 1 桉树研究概况第13-52页
   ·桉树的分类学简史第14-15页
   ·桉树的分类系统第15-20页
     ·Pryor & Johnson分类系统第15-16页
     ·Hill & Johnson分类系统第16-18页
     ·Brooker分类系统第18-20页
   ·桉树的主要形态学特征第20-26页
     ·树形第20页
     ·树皮第20-22页
     ·叶第22页
     ·花第22-25页
     ·果实第25页
     ·种子第25-26页
   ·桉树在澳大利亚的自然分布第26-31页
     ·桉树的水平分布第27-28页
     ·桉树的垂直分布第28-29页
     ·桉树占优势的主要林分类型第29-31页
       ·干旱硬叶乔木林型第29-30页
       ·湿润硬叶乔木林型第30页
       ·稀树草原林型第30-31页
       ·干旱硬叶灌木林型第31页
       ·高山草甸林型第31页
   ·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第31-40页
     ·澳大利亚桉树人工林第32-33页
     ·巴西桉树人工林第33-34页
     ·中国桉树人工林第34-36页
     ·桉树人工林的工业用途第36-37页
     ·经营桉树人工林的利与弊第37-39页
     ·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第39-40页
   ·澳大利亚疏林地面临的问题第40-52页
     ·开垦的后果第40-41页
     ·乔灌木减少的历史原因第41-46页
       ·开垦第41-42页
       ·放牧第42-43页
       ·火烧第43页
       ·外来物种的竞争第43-44页
       ·枯枝或枯萎病第44-45页
       ·昆虫第45页
       ·干旱第45-46页
     ·桉树天然更新的条件第46-52页
       ·种子供应充足第47-48页
       ·种子逃离捕食第48页
       ·适宜的萌发条件第48-49页
       ·无放牧环境第49页
       ·机械化处理第49-50页
       ·控制杂草第50页
       ·火烧机制第50页
       ·控制疾病第50-52页
 2 恢复生态学概论第52-72页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第52-53页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第53-56页
     ·恢复生态学的出现和发展第53-55页
     ·我国在恢复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概况第55页
     ·澳大利亚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第55-56页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对象第56-57页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内容第56-57页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第57页
   ·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第57-62页
     ·干扰的定义第58-59页
     ·干扰的状况第59-61页
       ·干扰的类型第59-60页
       ·干扰的体系第60-61页
     ·干扰的正负效应第61页
     ·有关干扰的假说和理论第61-62页
   ·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第62-63页
   ·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和植被动态变化第63-66页
     ·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第63-65页
       ·突变过程第63-64页
       ·跃变过程第64页
       ·渐变退化过程第64页
       ·间断不连续过程第64-65页
       ·复合退化过程第65页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动态变化的不同阶段第65-66页
   ·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原则和步骤第66-71页
     ·恢复与重建的目标第66-67页
       ·总体目标第66-67页
       ·基本目标第67页
     ·恢复与重建的原则第67-71页
       ·自然法则第68-70页
       ·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第70页
       ·美学原则第70-71页
     ·恢复与重建的一般操作步骤第71页
   ·恢复与重建技术第71-72页
Ⅱ 研究工作第72-216页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2-74页
 4 研究地概况第74-81页
   ·澳大利亚自然地理概况第74-76页
   ·研究地概况第76-77页
   ·研究方法第77-81页
     ·样地选择第78页
     ·野外调查和取样第78-79页
       ·样地描述第78-79页
       ·植物群落学描述第79页
       ·土壤表面状态第79页
     ·室内实验第79-80页
       ·土壤处理第79-80页
       ·土壤电导率的测定第80页
       ·土壤pH值测定第80页
     ·植物标本鉴定第80页
     ·数据处理第80-81页
 5 人为干扰对桉树天然更新的影响第81-111页
   ·开垦对桉树天然更新的影响第82-95页
     ·植被状态的划分第83-85页
     ·植被状态之间的关系第85-87页
     ·不同植被类型与桉树天然更新的关系第87-90页
     ·不同植被状态与草本植物盖度的关系第90-92页
     ·不同种类桉树的更新对开垦的反应第92-94页
     ·小结第94-95页
   ·放牧对桉树天然更新的影响第95-111页
     ·放牧对地上部植被的影响第97-100页
       ·裸地、苔藓和枯落物的变化第97-98页
       ·草本植物种类和盖度的变化第98-100页
     ·放牧对乡土动物的影响第100-102页
     ·放牧对乔灌木幼苗的影响第102-104页
     ·放牧牲畜种类对草本植物和幼苗的影响第104-107页
       ·放牧牲畜种类对草本植物和桉树幼苗具有选择性第104页
       ·放牧牲畜种类对土壤表面的影响第104-105页
       ·放牧牲畜种类对草本层盖度的影响第105页
       ·放牧牲畜种类对桉树幼苗天然更新的影响第105-107页
     ·放牧压力对不同种类桉树天然更新的影响第107-109页
     ·小结第109-111页
 6 自然干扰对桉树天然更新的影响第111-179页
   ·气候因子对桉树天然更新的影响第111-122页
     ·年降雨量第111-115页
       ·年降雨量与桉树的天然更新第112-115页
       ·小结第115页
     ·平均最低温度第115-119页
       ·平均最低温度与桉树的天然更新第116-118页
       ·小结第118-119页
     ·平均最高温度第119-122页
       ·平均最高温度与桉树的天然更新第119-121页
       ·小结第121-122页
   ·地形因子第122-132页
     ·海拔高度第122-126页
       ·海拔高度与桉树的天然更新第123-126页
       ·小结第126页
     ·坡位第126-129页
       ·坡位与桉树的天然更新第126-129页
       ·小结第129页
     ·坡度第129-131页
       ·坡度与桉树的天然更新第129-131页
       ·小结第131页
     ·坡向第131-132页
       ·坡向与桉树的天然更新第131-132页
       ·小结第132页
   ·土壤因子第132-179页
     ·土壤类型第133-141页
       ·土壤类型与桉树的天然更新第133-139页
       ·不同桉树种类在各种土壤类型上的分布第139-140页
       ·小结第140-141页
     ·盐化第141-163页
       ·澳大利亚土壤盐分的形成第141-142页
       ·土壤盐化给澳大利亚造成的危害第142-144页
       ·影响盐化的可能因子第144-153页
       ·植物的抗盐机理第153-155页
       ·盐化对桉树天然更新的影响第155-159页
       ·减少和防止盐化的措施第159-160页
       ·贯彻治理盐化措施中存在的问题第160-161页
       ·小结第161-163页
     ·土壤酸化第163-179页
       ·土壤酸化的危害第164-167页
       ·土壤酸化形成的机理第167-169页
       ·影响土壤酸化的可能因子第169-175页
       ·土壤酸化对桉树天然更新的影响第175-177页
       ·土壤酸化的治理第177页
       ·小结第177-179页
 7 综合干扰因素与桉树的天然更新第179-186页
   ·综合干扰因素对桉树幼苗天然更新的影响第179-181页
   ·单蒴盖亚属和双蒴盖亚属桉树更新条件的比较第181-184页
     ·单蒴盖亚属中主要桉树种类更新的影响因子第183页
     ·双蒴盖亚属中主要桉树种类更新的影响因子第183-184页
   ·小结第184-186页
 8 结论第186-188页
 9 主要参考文献第188-207页
 10 附录第207-216页
 11 致谢第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DPE用复合稳定助剂研制
下一篇: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估之主体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