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第一章 侦查程序与人权的基本涵义 | 第12-42页 |
第一节 侦查程序的基本涵义 | 第12-20页 |
一、 侦查程序界说 | 第13-17页 |
(一) 性质 | 第13-15页 |
(二) 侦查程序的主体与客体 | 第15-17页 |
(三) 侦查程序的地位 | 第17页 |
二、 达于正当:侦查程序伦理反思的目的 | 第17-20页 |
(一) 侦查程序正当性的由来与发展 | 第17-19页 |
(二) 侦查程序正当性的厘定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人权的基本涵义及其伦理维度 | 第20-33页 |
一、 人权的内涵 | 第20-28页 |
(一) 人权起源诸观点 | 第20-25页 |
(二) 人权是对人的价值和利益的肯认 | 第25-28页 |
二、 道德权利:人权的伦理内涵 | 第28-33页 |
第三节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问题 | 第33-42页 |
一、 侦查程序中的人权问题的厘定 | 第33-35页 |
二、 侦查程序中侵犯人权的集中表现及其原因 | 第35-42页 |
(一) 刑讯逼供 | 第35-37页 |
(二) 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 | 第37-42页 |
第二章 侦查程序的伦理原则和价值目标 | 第42-71页 |
第一节 侦查程序的伦理原则 | 第42-49页 |
一、 合法:侦查程序的伦理底线 | 第43-45页 |
二、 平等对待:侦查程序的道德标尺 | 第45-47页 |
三、 中立:侦查程序中主体的基本伦理要求 | 第47-49页 |
第二节 侦查程序的价值目标 | 第49-68页 |
一、 侦查程序的基本价值目标 | 第50-61页 |
(一) 维护秩序 | 第50-53页 |
(二) 获得效益 | 第53-55页 |
(三) 追求自由 | 第55-58页 |
(四) 合乎正义 | 第58-61页 |
二、 侦查程序的特有价值 | 第61-68页 |
(一) 工具价值 | 第61-64页 |
(二) 目的价值 | 第64-67页 |
(三) 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之协调 | 第67-68页 |
第三节 侦查程序价值目标的实现 | 第68-71页 |
一、 程序本身的价值预设 | 第69页 |
二、 侦查人员的道德修养 | 第69-70页 |
三、 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 | 第70-71页 |
第三章 被害人的人权保护 | 第71-86页 |
第一节 恶之受体--被害人 | 第71-77页 |
一、 被害人之规定 | 第71-72页 |
二、 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历史演变 | 第72-75页 |
三、 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侦查程序伦理的基本要求 | 第75-77页 |
(一) 人身权利 | 第75页 |
(二) 提出具体主张和要求的权利 | 第75-76页 |
(三) 获取相关信息的权利 | 第76页 |
(四) 以私诉权制约公诉权 | 第76页 |
(五) 被害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整体保护 | 第76-77页 |
第二节 我国侦查程序中被害人的地位及权利保护 | 第77-86页 |
一、 我国刑事被害人的地位 | 第78-79页 |
二、 侦查程序中被害人的权利 | 第79-83页 |
三、 评价及建议 | 第83-86页 |
第四章 证人的人权保护 | 第86-98页 |
第一节 证人的价值 | 第86-87页 |
一、 证人的范围与资格条件 | 第86-87页 |
二、 证人人权保障的意义 | 第87页 |
第二节 证人恐吓行为之特点 | 第87-90页 |
一、 方式的多样性 | 第88-89页 |
二、 发生时间上的两个高发阶段性 | 第89页 |
三、 实施者方面的多元化特点 | 第89-90页 |
第三节 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 | 第90-93页 |
第四节 还公正于民:证人保护的伦理目的 | 第93-98页 |
第五章 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 | 第98-123页 |
第一节 防御权的历史沿革 | 第98-102页 |
第二节 我国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权 | 第102-106页 |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侦查程序伦理的重要规范 | 第106-123页 |
一、 律师提前介入:侦查程序伦理对犯罪嫌疑人的辩护 | 第106-115页 |
(一)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法律地位 | 第106-107页 |
(二) 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的实施 | 第107-110页 |
(三) 侦查机关对于律师介入应承担的义务 | 第110-111页 |
(四) 其他国家律师介入程序 | 第111-113页 |
(五) 完善我国侦查程序中的辩护权问题 | 第113-115页 |
二、 沉默权:侦查程序伦理对犯罪嫌疑人的肯定 | 第115-121页 |
(一) 沉默权的概念及起源 | 第116-118页 |
(二)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应缓行 | 第118-119页 |
(三) 完善我国如实供述义务制度 | 第119-121页 |
三、 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伦理意蕴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监督:侦查程序伦理的实现机制 | 第123-141页 |
第一节 侦查监督是侦查程序伦理实现的法律保障 | 第123-126页 |
一、 侦查监督是一种法律监督 | 第123-124页 |
二、 侦查监督的主体 | 第124-125页 |
三、 侦查监督的内容 | 第125-126页 |
第二节 侦查监督的过程 | 第126-129页 |
一、 律师介入侦查程序 | 第126-127页 |
二、 审查批捕 | 第127-128页 |
三、 参加侦查机关的复验和复查 | 第128页 |
四、 审查起诉 | 第128-129页 |
第三节 侦查监督之种类 | 第129-137页 |
一、 讯问犯罪嫌疑人活动的监督 | 第129-132页 |
二、 勘验、检查的监督 | 第132-133页 |
三、 搜查的监督 | 第133-134页 |
四、 对扣押进行监督 | 第134-135页 |
五、 对鉴定行为进行监督 | 第135-137页 |
第四节 我国侦查监督工作现状 | 第137-141页 |
一、 侦查监督机构 | 第137页 |
二、 侦查监督的方法 | 第137-139页 |
三、 侦查监督的原则 | 第139-141页 |
(一) 积极主动原则 | 第139-140页 |
(二) 公正客观原则 | 第140-141页 |
结语: 人权保护不应只是一个口号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