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完善
第一部分 企业所得税与会计的目标、原则分析 | 第1-15页 |
一、 企业所得税与会计的目标分析 | 第9-12页 |
(一) 企业所得税与会计的职能分析 | 第9-11页 |
(二) 企业所得税与会计的目标分析 | 第11-12页 |
二、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原则 | 第12-15页 |
(一)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历史成本原则 | 第12页 |
(二)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权责发生制 | 第12-13页 |
(三)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实现原则 | 第13页 |
(四)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配比原则 | 第13-14页 |
(五)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谨慎性原则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15-41页 |
一、 收入确认的比较分析 | 第15-22页 |
(一) 商品销售收入 | 第15-16页 |
(二) 劳务收入 | 第16-17页 |
(三) 视同销售业务 | 第17-18页 |
(四) 非货币性交易 | 第18-19页 |
(五) 接受捐赠收入 | 第19-21页 |
(六) 补贴收入 | 第21-22页 |
(七) 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 | 第22页 |
二、 扣除项目的比较分析 | 第22-28页 |
(一) 工薪支出 | 第22-23页 |
(二) 业务招待费 | 第23-24页 |
(三) 广告费用 | 第24-25页 |
(四) 业务宣传费 | 第25页 |
(五) 借款费用 | 第25页 |
(六) 损赠支出 | 第25-26页 |
(七) 各项准备金 | 第26-28页 |
三、 资产处理的比较分析 | 第28-33页 |
(一) 存货计价 | 第28-29页 |
(二) 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折旧 | 第29-32页 |
(三) 无形资产的计价与摊销 | 第32-33页 |
(四) 开办费的摊销 | 第33页 |
四、 股权投资处理的比较分析 | 第33-35页 |
(一) 短期股权投资业务 | 第33-34页 |
(二)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 | 第34-35页 |
五、 债务重组业务处理的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一) 债务重组应税“收益” | 第35页 |
(二) 或有损失 | 第35-36页 |
六、 关联方交易业务处理的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七、 其他事项的比较分析 | 第37-41页 |
(一) 亏损弥补 | 第37-38页 |
(二) 资产负债日后事项 | 第38-39页 |
(三) 会计差错更正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完善 | 第41-51页 |
一、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应适度分离 | 第41-43页 |
(一)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过度分离的弊端 | 第41-42页 |
(二)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不适宜完全统一 | 第42-43页 |
(三) 企业所得税制度与会计制度应适度分离 | 第43页 |
二、 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措施 | 第43-47页 |
(一) 在收入确认方面的完善措施 | 第43-45页 |
(二) 在扣除项目上对税基的统一 | 第45-46页 |
(三) 资产处理及其他方面的完善措施 | 第46-47页 |
三、 完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47-51页 |
(一) 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工作而进行的改革 | 第47-48页 |
(二) 加快构建税务会计体系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