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1.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2. 苜蓿病害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3.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研究 | 第16-18页 |
4. 镰刀菌与苜蓿病害的关系 | 第18-20页 |
5. 苜蓿抗病性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6. 过氧化物酶与抗病性关系 | 第23-24页 |
7. 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8. 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植物抗病性的研究 | 第26-27页 |
9. 种质抗病性评价技术研究 | 第27-29页 |
10.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防治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研究 | 第31-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3. 讨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致病性与品种抗病性研究 | 第37-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的关系 | 第43-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3.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关系 | 第48-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3.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六章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的关系 | 第54-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用平皿法评价苜蓿种质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研究 | 第58-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70页 |
3. 讨论 | 第70-71页 |
第八章 低温处理对苜蓿幼苗种质抗病性的研究 | 第71-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1-81页 |
3. 讨论 | 第81-82页 |
第九章 多菌灵等四种杀菌剂对根和根颈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 第82-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2-84页 |
3. 讨论 | 第84-87页 |
第十章 影响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多因子研究 | 第87-9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7-90页 |
3. 讨论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7页 |
图版5.1—5.37 | 第107-117页 |
图版7.1 | 第117页 |
图版3.1—3.3 | 第117页 |
图版4.1—4.3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