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透视与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城市适应概念 | 第15-16页 |
·理论透视 | 第16-21页 |
·城市适应研究的理论视角 | 第16-19页 |
·城市适应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研究进展与述评 | 第21-24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国内研究进展及述评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概况 | 第24-31页 |
·研究区 | 第24-25页 |
·研究资料来源 | 第25-26页 |
·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研基本信息 | 第26-31页 |
第四章 兰州城市社会空间转型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 | 第31-39页 |
·城市社会空间概念界定 | 第31页 |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转型 | 第31-32页 |
·兰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转型 | 第32-34页 |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转型与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的相互关系 | 第34-39页 |
第五章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多维层面定量评判 | 第39-68页 |
·基于环境层面的城市适应性定量评判 | 第39-41页 |
·基于经济层面的城市适应性定量评判 | 第41-45页 |
·基于社会层面的城市适应性研究 | 第45-46页 |
·基于文化心理层面的城市适应性评判研究 | 第46-58页 |
·心理适应性评判研究 | 第47-54页 |
·文化适应性评判研究 | 第54-57页 |
·城市适应相关模型的分析 | 第57-58页 |
·汉族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 第58-68页 |
·环境适应方面 | 第58-61页 |
·经济适应方面 | 第61-64页 |
·社会适应方面 | 第64-66页 |
·文化心理适应方面 | 第66-68页 |
第六章 城市适应调控策略探讨 | 第68-74页 |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转型视角下的策略探讨 | 第68页 |
·民族特性视角下的策略探讨 | 第68-72页 |
·建设城市和谐社会 | 第72-74页 |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城市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 | 第72页 |
·建设城市和谐社会 | 第72-7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4-77页 |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研究创新 | 第75页 |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75-77页 |
·存在不足 | 第75-76页 |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在学期间的硏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