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制度综述 | 第14-26页 |
(一) 电子废弃物释义 | 第14-15页 |
1. 电子废弃物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2. 电子废弃物的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二)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现状分析 | 第15-23页 |
1. 立法现状 | 第15-18页 |
2. 社会现状 | 第18-23页 |
(三)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制度的缺陷 | 第23-25页 |
1. 基本法律缺失 | 第23页 |
2. 政府职能缺位 | 第23-25页 |
(四) 完善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制度的意义 | 第25-26页 |
1.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 第25页 |
2. 减轻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的冲击 | 第25-26页 |
二、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制度的理论支持 | 第26-35页 |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8页 |
1. 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 | 第26-27页 |
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制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二) 循环经济理念 | 第28-32页 |
1. 循环经济理念的内涵 | 第28-30页 |
2. 循环经济理念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制度的指导意义 | 第30-32页 |
(三) 环境权理论 | 第32-35页 |
1. 环境权理论的发展 | 第32-33页 |
2. 环境权的内涵及其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制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三、国外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制度建设和实践 | 第35-44页 |
(一) 欧盟及其成员国 | 第35-39页 |
(二) 日本 | 第39-41页 |
(三) 美国 | 第41-42页 |
(四) 国外制度评述 | 第42-44页 |
四、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 | 第44-55页 |
(一) 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4-50页 |
1. 明确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 | 第44-46页 |
2. 确立环境押金制度 | 第46-48页 |
3. 开征环境税 | 第48-49页 |
4. 明确职能机构及监管职责 | 第49-50页 |
(二) 政府职能的充分履行 | 第50-51页 |
1. 行使市场准入职能 | 第50页 |
2. 对正规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予以扶持 | 第50-51页 |
3. 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 第51页 |
(三) 非政府组织在相关污染防治中的功能 | 第51-55页 |
1. 政府的局限性 | 第51-52页 |
2. 非政府组织的优越性 | 第52-53页 |
3. 行业协会的功能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