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高速永磁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高速永磁电机定子硅钢片损耗系数的测量 | 第15-16页 |
| ·建立高速永磁电机的铁耗计算模型 | 第16页 |
| ·定子开槽对定子铁耗及其他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定子硅钢片损耗系数的测量 | 第17-28页 |
| ·铁心中的损耗 | 第17-18页 |
| ·涡流损耗 | 第17-18页 |
| ·磁滞损耗 | 第18页 |
| ·定子硅钢片的损耗测量的原理与实验 | 第18-24页 |
| ·损耗测量原理 | 第18-20页 |
| ·测量方法 | 第20-21页 |
| ·损耗测试的实验 | 第21-24页 |
| ·定子硅钢片损耗测定 | 第24-27页 |
| ·测试方法可行性验证 | 第24-25页 |
| ·高频下硅钢片损耗测定 | 第25-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高速电机定子铁耗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28-39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高速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28-32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9-30页 |
| ·生成旋转气隙和旋转部件 | 第30页 |
| ·编辑设定材料特性 | 第30-31页 |
| ·外接电路的设计 | 第31页 |
| ·设定边界条件和网格参数 | 第31页 |
| ·后处理 | 第31-32页 |
| ·传统理论定子铁耗模型 | 第32-34页 |
| ·损耗系数K的确定 | 第33页 |
| ·频率指数a的确定 | 第33-34页 |
| ·有限元场路结合法求电机定子损耗 | 第34页 |
| ·基于Bertotti分立铁耗原理的铁耗模型 | 第34-37页 |
| ·基于Bertotti分立铁耗计算模型系数确定 | 第34-36页 |
| ·基于分立铁耗模型铁耗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 ·两种模型的对比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定子开槽对高速永磁电机铁耗及其他性能的影响 | 第39-58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不同槽数定子尺寸的确定 | 第39-43页 |
| ·永磁转子的结构设计 | 第43-45页 |
| ·定子开槽对电机铁耗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5-46页 |
| ·不同定子槽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46-52页 |
| ·高速永磁电机的有限元建模 | 第46-47页 |
| ·定子开槽对定子铁心损耗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定子开槽对转子永磁体损耗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定子开槽对空载反电势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定子开槽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第50-52页 |
| ·定子齿冠开槽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52-57页 |
| ·齿冠开槽数对高速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齿冠开槽深度对高速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 ·齿冠开槽宽度对高速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 ·齿冠开槽对高速电机反电势的影响 | 第56页 |
| ·齿冠开槽和多槽电机性能的比较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高速永磁电机样机研制与实验研究 | 第58-62页 |
| ·高速永磁电机样机图 | 第58-59页 |
| ·高速电机的变频启动 | 第59-60页 |
| ·高速电机的反电势测量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