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鞍山市公共财政体系的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关于公共财政的研究成果 | 第12-15页 |
| ·国外公共财政理论 | 第15-18页 |
| ·原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8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文献分析方法 | 第18页 |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 ·调查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 ·对一个市的公共财政体系进行解剖 | 第19页 |
| ·跳出财政研究财政绩效 | 第19页 |
| ·厘清鞍山财政工作的思路 | 第19-20页 |
| 第2章 市级公共财政体系基本架构 | 第20-24页 |
| ·公共收入体系 | 第20-21页 |
| ·财政收入的内涵 | 第20页 |
| ·财政收入与政府收入的关系 | 第20页 |
| ·财政收入公共性的体现 | 第20-21页 |
| ·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 第21-22页 |
| ·公共财政支出与事权划分相适应 | 第21页 |
| ·市级公共财政支出范围 | 第21页 |
| ·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的经验 | 第21-22页 |
| ·管理制度体系 | 第22-24页 |
| ·部门预算 | 第22页 |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第22页 |
| ·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 第22-23页 |
| ·政府采购制度 | 第23-24页 |
| 第3章 鞍山市公共财政体系实施效果 | 第24-31页 |
| ·鞍山市公共财政收入体系 | 第24-26页 |
| ·收入管理 | 第24页 |
| ·收入规模 | 第24-25页 |
| ·收入配置 | 第25-26页 |
| ·鞍山市公共支出体系 | 第26-28页 |
| ·支出规模 | 第26页 |
| ·支出方向调整 | 第26-28页 |
| ·鞍山市公共财政管理制度体系 | 第28-31页 |
| ·部门预算 | 第29页 |
|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模式独特 | 第29页 |
| ·非税收入管理成效明显 | 第29-30页 |
| ·政府采购制度得到完善 | 第30页 |
| ·财政监督和投资评审 | 第30-31页 |
| 第4章 鞍山市公共财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 ·鞍山市公共财政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 | 第31-32页 |
| ·支出结构调整不到位 | 第32页 |
| ·预算管理刚性约束不强 | 第32-33页 |
| ·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33页 |
| ·鞍山市公共财政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 ·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还不强 | 第33-34页 |
| ·政府职能还不完全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的需要 | 第34页 |
| ·市级以下财权和事权不匹配 | 第34页 |
| ·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 第34-35页 |
| ·绩效管理复杂较难实行 | 第35-36页 |
| 第5章 完善鞍山市公共财政体系的对策 | 第36-43页 |
| ·完善财政收入体制 | 第36-37页 |
| ·提高市以下税收分享比例 | 第36页 |
| ·调整事权与财权相匹配 | 第36-37页 |
|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 第37-38页 |
| ·向民生事业倾斜 | 第37页 |
| ·向"三农"倾斜 | 第37-38页 |
| ·压缩行政管理支出 | 第38页 |
| ·改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38-39页 |
| ·调整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 | 第38-39页 |
| ·调整转移支付的结构 | 第39页 |
| ·推进管理制度创新 | 第39-40页 |
| ·将政府债务等财力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 第39页 |
| ·强化预算约束力 | 第39-40页 |
| ·深化部门预算等各项管理改革 | 第40页 |
| ·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考核 | 第40-43页 |
| ·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 第40-41页 |
| ·建立财政绩效评价体系 | 第41-42页 |
| ·建设公开透明财政 | 第42-4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