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4页 |
| ·纳米材料 | 第10-11页 |
| ·纳米材料的特点及性质 | 第10页 |
| ·纳米材料 | 第10页 |
| ·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 第10-11页 |
| ·介孔材料 | 第11-21页 |
| ·介孔材料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 第11-12页 |
|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 第12-14页 |
| ·介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4-15页 |
| ·模板合成法 | 第15页 |
| ·超声化学法 | 第15-16页 |
| ·合成介孔材料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 ·无机物种 | 第16页 |
| ·温度和pH值 | 第16页 |
| ·阴离子和盐 | 第16页 |
|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去除方式 | 第16-17页 |
| ·介孔材料的应用 | 第17-19页 |
| ·化工领域 | 第17-18页 |
| ·生物医药领域 | 第18页 |
| ·环境和能源领域 | 第18-19页 |
| ·其它应用 | 第19页 |
| ·介孔材料的最新研究热点 | 第19页 |
|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概述 | 第19-21页 |
| ·氧化锌 | 第21-23页 |
| ·氧化锌的基本特性 | 第21-22页 |
| ·纳米介孔氧化锌及其复合氧化物的合成 | 第22页 |
| ·介孔氧化锌及复合氧化物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第23-2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23-24页 |
| 第2章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24-29页 |
| ·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 ·载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 ·介孔ZnO(m-ZnO)载体的制备 | 第25页 |
| ·介孔ZnO-MO_x(M=Ce,Mg,Zr)复合载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页 |
| ·载体及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27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26页 |
| ·比表面积及孔径的测试 | 第26页 |
|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26-27页 |
| ·红外光谱(FT-IR) | 第27页 |
| ·热重分析(TG) | 第27页 |
| ·透射电镜(TEM) | 第27页 |
| ·催化剂的活性测定 | 第27-29页 |
| 第3章 不同制备条件对介孔ZnO性能的影响 | 第29-36页 |
| ·模板剂种类对m-ZnO材料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 ·XRD分析 | 第31-32页 |
| ·模板剂与锌源摩尔比对m-ZnO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2页 |
| ·pH值对m-ZnO材料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水热温度对介孔ZnO材料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焙烧温度对m-ZnO材料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制备方法对m-ZnO及其Pd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36-42页 |
| ·m-ZnO(H)和m-ZnO(C)的表面性能 | 第36-38页 |
| ·FT-IR分析 | 第38-39页 |
| ·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39页 |
| ·催化剂性能的评价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5章 介孔与非介孔ZnO及其Pd基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42-47页 |
| ·催化剂的晶相结构 | 第42-43页 |
| ·催化剂的还原性质 | 第43页 |
| ·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6章 不同介孔复合氧化物及其Pd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47-54页 |
| ·介孔m-ZnO-MO_x(M=Ce,Mg,Zr)复合氧化物的表面性能 | 第47-48页 |
| ·FT-IR分析 | 第48-49页 |
| ·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49-50页 |
| ·催化剂的还原性质 | 第50-51页 |
| ·催化剂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性能影响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7章 不同CeO_2含量的复合载体及其Pd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54-59页 |
| ·不同CeO_2含量的m-ZnO(CeO_2)_x复合载体的表面性能 | 第54-55页 |
| ·Pd/m-ZnO_(1-x)CeO_(2(x))催化剂XRD分析 | 第55-56页 |
| ·Pd/m-ZnO_(1-x)CeO_2(x)催化剂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性能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