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0页 |
| 1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 ·金线莲的资源现状 | 第13-14页 |
| ·金线莲主要活性成分研究 | 第14-17页 |
| ·多糖成分 | 第14-15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5页 |
| ·有机酸 | 第15页 |
| ·挥发油 | 第15-16页 |
| ·微量元素 | 第16页 |
| ·生物碱 | 第16页 |
| ·甾体类化合物 | 第16页 |
| ·氨基酸 | 第16页 |
| ·其他成分 | 第16-17页 |
| ·金线莲的药理研究 | 第17-20页 |
| ·降血糖 | 第17页 |
| ·保肝 | 第17-18页 |
| ·抗癌、抗肿瘤 | 第18页 |
| ·抑菌 | 第18-19页 |
| ·抗氧化 | 第19页 |
| ·降压 | 第19页 |
| ·镇痛作用 | 第19页 |
| ·急性毒性 | 第19-20页 |
| ·其他作用 | 第20页 |
| ·金线莲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20页 |
| 2. 中药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方面 | 第20-22页 |
| ·不同生长阶段化学成分动态变化 | 第20-21页 |
| ·不同用药部位成分累积变化 | 第21页 |
| ·不同加工条件成分变化 | 第21-22页 |
| ·其它方面 | 第22页 |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30页 |
| 第二章 金线莲多糖的提取及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30-4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 ·材料的采集与处理 | 第30页 |
| ·试剂 | 第30-31页 |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 ·金线莲样品处理 | 第31页 |
| ·金线莲多糖的提取及纯化 | 第31页 |
| ·金线莲多糖的测定 | 第31-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全草多糖含量 | 第33-35页 |
| ·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叶片多糖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 ·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茎段多糖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 ·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不同部位多糖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 3 讨论 | 第41-43页 |
|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全草多糖含量变化规律 | 第41页 |
|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不同部位多糖含量变化规律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金线莲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43-5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 ·材料来源 | 第43页 |
| ·试剂 | 第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 ·金线莲样品处理 | 第43页 |
| ·金线莲总黄酮的提取 | 第43页 |
| ·金线莲总黄酮测定 | 第43-45页 |
| ·总黄酮的测定 | 第4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3页 |
| ·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全草总黄酮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 ·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叶片总黄酮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 ·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茎段总黄酮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 ·福建金线莲与台湾金线莲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 3 讨论 | 第53-55页 |
|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全草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 | 第53页 |
|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金线莲黄酮苷元的提取及含量动态变化对比分析 | 第55-7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61页 |
| ·材料来源 | 第55页 |
| ·试剂 | 第55页 |
|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 ·试验方法 | 第55-61页 |
| ·色谱条件选择 | 第55页 |
|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55-56页 |
|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第56页 |
| ·线性关系考察 | 第56-58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58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58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58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58-59页 |
| ·供试样品测定 | 第59-6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8页 |
| ·福建金线莲全草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含量动态对比分析 | 第61-64页 |
| ·台湾金线莲全草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含量动态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含量动态对比分析 | 第66-68页 |
|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槲皮素含量动态分析 | 第66-67页 |
|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山萘酚含量动态分析 | 第67页 |
|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异鼠李素含量动态分析 | 第67-68页 |
| 3 讨论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生物产量测定 | 第70-7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页 |
| ·材料来源 | 第70页 |
| ·方法 | 第7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4页 |
| ·福建金线莲生物产量测定 | 第70-71页 |
| ·福建金线莲生物产量动态分析 | 第71-72页 |
| ·台湾金线莲生物产量测定 | 第72-73页 |
| ·台湾金线莲生物产量动态分析 | 第73-74页 |
| 3 讨论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6-79页 |
|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 第79页 |
|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