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论文--纤维素化学加工工业论文

离子交换细菌纤维素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引言第8-15页
   ·细菌纤维素的结构、理化性质第8-9页
     ·细菌纤维素化学组成及结构第8页
     ·细菌纤维素的理化性质第8-9页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影响因素第9-10页
     ·培养基成分第9-10页
     ·培养条件第10页
     ·培养方法第10页
     ·其他因素第10页
   ·细菌纤维素衍生物第10-11页
   ·纤维素基吸附材料第11-14页
     ·离子交换型纤维素吸附材料第11-12页
     ·离子螯合型纤维素吸附材料第12-14页
   ·课题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2 实验第15-24页
   ·菌种第15页
   ·主要试剂第1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15-16页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第16-18页
     ·培养基第16页
     ·培养方法第16页
     ·纯化方法第16-17页
     ·纤维素的生产工艺流程:第17页
     ·细菌纤维素的预处理第17-18页
   ·细菌纤维素纯度的测定第18页
   ·离子交换细菌纤维素的制备第18-21页
     ·细菌纤维素黄原酸酯第18页
     ·细菌纤维素硫酸酯第18-19页
     ·2-羟基-3-磺酸基丙基细菌纤维素醚第19-20页
     ·乙二胺螯合细菌纤维素第20页
     ·多乙烯多胺基细菌纤维素第20-21页
   ·样品的表征第21页
   ·环氧基含量的测定第21-22页
   ·离子交换细菌纤维素的吸附性质第22-24页
     ·Cu~(2+)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2页
     ·交换容量的测定第22页
     ·Cu~(2+)的去除率第22页
     ·静态吸附量第22-23页
     ·动态吸附量第23-2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4-51页
   ·细菌纤维素制备第24页
   ·预处理的影响第24-28页
     ·对纯度的影响第24页
     ·对结晶度的影响第24-28页
   ·Cu~(2+)标准曲线第28页
   ·细菌纤维素黄原酸酯第28-36页
     ·结构表征第28-30页
     ·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第30-31页
     ·Cu~(2+)的吸附第31-35页
     ·细菌纤维素黄原酸酯处理Cu~(2+)的机理第35-36页
   ·细菌纤维素硫酸酯第36-38页
     ·交联细菌纤维素的合成第36页
     ·细菌纤维素硫酸酯的合成第36-37页
     ·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第37-38页
     ·Cu~(2+)的吸附第38页
   ·2-羟基-3-磺酸基丙基细菌纤维素醚第38-41页
     ·3-氯-2羟基丙磺酸钠的合成第38-39页
     ·2-羟基-3-磺酸基丙基细菌纤维素醚的合成第39-41页
   ·乙二胺螯合细菌纤维素第41-49页
     ·环氧基细菌纤维素醚的合成第41-44页
     ·乙二胺螯合细菌纤维素的合成第44-49页
   ·多乙烯多胺基细菌纤维素第49-51页
     ·产物表征第49页
     ·Cu~(2+)的吸附第49-51页
4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结论第51-52页
     ·预处理的影响第51页
     ·细菌纤维素黄原酸酯第51页
     ·细菌纤维素硫酸酯和2-羟基-3-磺酸基丙基细菌纤维素醚第51页
     ·乙二胺螯合细菌纤维素第51页
     ·多乙烯多胺基细菌纤维素第51-52页
   ·展望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索拉胶(Soracan gum)的流变学性质及其生物活性
下一篇:对硝基苯甲醛的合成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