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税性理论探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可税性”的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二、可税性理论的价值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可税性理论的学理基础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可税性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 第15-18页 |
一、宏观调控与可税性理论 | 第15-16页 |
二、公共财政理论与可税性理论 | 第16-17页 |
三、公共产品理论与可税性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可税性理论的法哲学基础 | 第18-22页 |
一、正义观与可税性理论 | 第18-20页 |
二、人权保障与可税性理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可税性理论与税法原则 | 第22-31页 |
第一节 可税性理论与税收法定原则 | 第22-26页 |
一、税收法定原则的起源 | 第22-23页 |
二、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 | 第23-24页 |
三、税收法定原则与可税性理论的关系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可税性理论与量能课税原则 | 第26-28页 |
一、量能原则地位的确立 | 第26-27页 |
二、量能原则的标准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可税性理论与实质课税原则 | 第28-31页 |
一、实质课税原则的地位 | 第28-29页 |
二、实质课税原则的运用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可税性理论中的衡量标准 | 第31-35页 |
第一节 可税性理论中的收益性标准 | 第31-32页 |
一、收益对可税性理论的价值 | 第31页 |
二、税法对不同种类收益的选择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可税性理论中的营利性标准 | 第32-34页 |
一、收入性质对可税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二、公益性收益的免税性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可税性理论中的公平性标准 | 第34-35页 |
一、税收公平的内涵 | 第34页 |
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可税性理论在我国的适用 | 第35-46页 |
第一节 非法所得的可税性 | 第35-38页 |
一、非法所得的概念界定 | 第36页 |
二、对非法所得征税与否争论的焦点 | 第36-37页 |
三、非法所得的可税性分析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可税性 | 第38-42页 |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理论的挑战 | 第39-40页 |
二、电子商务的可税性分析 | 第40-41页 |
三、电子商务税收对策分析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的可税性 | 第42-46页 |
一、免税收入的可税性分析 | 第42-44页 |
二、不征税收入的非税性分析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