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 | 第10-29页 |
第一节 单位犯罪主体的结构 | 第10-14页 |
一、理论分歧 | 第11-12页 |
二、单位在犯罪时是一个统一体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 第14-16页 |
一、理论分歧 | 第14-15页 |
二、形式特征与实质特征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 | 第16-29页 |
一、公司 | 第16-21页 |
二、企业 | 第21-23页 |
三、国家机关 | 第23-24页 |
四、被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歇业、撤销、改制的单位 | 第24-25页 |
五、筹建中的单位 | 第25-26页 |
六、分支机构和内设部门 | 第26-27页 |
七、外国单位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单位犯罪主体中的要素 | 第29-45页 |
第一节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第29-33页 |
一、理论分歧 | 第29-31页 |
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成立条件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第33-37页 |
一、理论分歧 | 第33-34页 |
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范围限定 | 第34-37页 |
第三节 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与单位犯罪主体的关系 | 第37-45页 |
一、单位犯罪主体本身与直接责任人员的关系 | 第37-39页 |
二、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关系 | 第39-44页 |
三、外部人员与单位犯罪主体的关系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单位犯罪罪过 | 第45-58页 |
第一节 单位犯罪故意 | 第45-54页 |
一、单位意志的特征 | 第46-47页 |
二、单位犯罪意志的形成 | 第47-49页 |
三、单位犯罪故意的内容 | 第49-51页 |
四、直接责任人员的罪过 | 第51-54页 |
第二节 单位犯罪过失 | 第54-58页 |
一、理论分歧 | 第54-55页 |
二、单位犯罪过失的成立 | 第55-57页 |
三、直接责任人员的罪过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