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班级管理对策--以浙江省缙云中学为个案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绪论第12-2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一) 选题的背景第12-14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二、概念界定第15-17页
  (一) 学习困难学生第15-16页
  (二) 转化第16页
  (三) 班级管理第16-17页
  (四) 班级管理对策第17页
 三、研究方案第17-18页
  (一) 研究目标第17页
  (二) 研究内容第17页
  (三) 研究的重难点第17页
  (四)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7-18页
  (五) 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8页
 四、文献综述与借鉴第18-29页
  (一)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8页
  (二) 分析与借鉴第28-29页
第一章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第29-62页
 一、现状调查第29-35页
  (一) 调查说明第29-30页
  (二)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现状第30-35页
 二、成因分析第35-62页
  (一) 学困生第35-42页
  (二) 班主任第42-45页
  (三) 任课教师第45-48页
  (四) 年级组第48-49页
  (五) 教研组第49-50页
  (六) 学校第50-54页
  (七) 家庭第54-59页
  (八) 社会环境第59-62页
第二章 转化学困生的班级管理对策第62-78页
 一、加强学困生个体自我管理的指导第62-65页
  (一) 引导学困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第62页
  (二) 引导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第62-63页
  (三) 引导学困生确立适当、明确的学习目标第63页
  (四) 引导学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63-64页
  (五) 引导学困生克服情绪障碍、培养意志力第64页
  (六) 引导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第64-65页
  (七) 引导学困生提高信息素养第65页
 二、改善学困生群体的班级管理第65-69页
  (一) 重视高一新生起点教育第65-66页
  (二)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第66页
  (三) 树立班级建设的奋斗目标第66-67页
  (四) 规范班级的学习制度,形成良好的学风第67页
  (五) 发挥全班同学的主体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困生转化第67页
  (六) 对学困生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第67-68页
  (七)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消除消极情绪,重树学困生的信心第68-69页
 三、加强任课教师的教学管理第69-75页
  (一)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第69-70页
  (二) 用赏识教育感化学困生第70-71页
  (三)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整体教学策略第71-73页
  (四) 引导学困生形成正确的归因第73页
  (五) 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73-74页
  (六) 建立学困生档案第74-75页
  (七) 准确把握教学的进度与难度第75页
 四、加强对学困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第75-78页
  (一) 指导家长对孩子形成正确的期望值第75-76页
  (二) 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第76页
  (三) 指导家长学会赏识孩子第76-77页
  (四) 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第77-78页
第三章 促进学困生转化的班级管理的相关保障第78-85页
 一、学校行政管理层面第78-80页
  (一) 合理控制办学规模第78页
  (二) 形成全校教育合力,完善教师考核机制第78-79页
  (三) 转变办学思想、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第79页
  (四) 学业辅导与心理辅导有机结合第79-80页
 二、年级组管理层面第80-81页
  (一) 做好各科作业量的协调与管理工作第80页
  (二) 对学生合理分层、开展辅差第二课堂活动第80页
  (三) 设立导师制,促进学困生转化第80-81页
 三、教研组管理层面第81-82页
  (一) 设计分层练习,为学困生提供选择第81页
  (二) 新老教师结对,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第81页
  (三) 形成备课组内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第81-82页
 四、家校社合作层面第82-85页
  (一) 家校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第82-83页
  (二) 家校进行定期交流,实施有效合作第83页
  (三) 校社联结,优化校园周边环境第83-84页
  (四) 校社联结,有效运用社会教育资源第84-85页
附录第85-9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93-95页
后记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师反思
下一篇: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