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质糖化液生产生物油脂发酵体系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世界能源开发利用 | 第8-11页 |
·世界能源现状 | 第8页 |
·生物柴油产生和性质 | 第8-9页 |
·生物柴油的产生 | 第8页 |
·生物柴油的性质 | 第8-9页 |
·生物柴油产业化工艺技术 | 第9-11页 |
·生物柴油原料类型 | 第11-13页 |
·动物油脂 | 第12页 |
·植物油脂 | 第12页 |
·废弃油脂 | 第12-13页 |
·生物油脂 | 第13页 |
·生物油脂发酵技术 | 第13-17页 |
·生物油脂原料 | 第14页 |
·纤维质原料生产生物油脂关键技术 | 第14-17页 |
·影响生物油脂发酵因素 | 第14-15页 |
·纤维质糖化液中发酵抑制物 | 第15-16页 |
·纤维质糖化液脱毒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案 | 第17-19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2 纤维质原料生产生物油脂体系构建研究 | 第20-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2页 |
·试验验材料 | 第20-21页 |
·菌株 | 第20页 |
·麦芽汁培养基 | 第20页 |
·酵母菌种子培养基(%) | 第20页 |
·纤维质原料糖化液 | 第20页 |
·DNS 试剂 | 第20-21页 |
·地衣酚试剂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21页 |
·种子液的制备 | 第21页 |
·产脂发酵培养 | 第21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1页 |
·油脂抽提 | 第21页 |
·总糖含量测定3,5 一二硝基水杨酸(DNS)法 | 第21-22页 |
·木糖含量测定地衣酚法 | 第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最佳产脂pH 值确定 | 第22页 |
·碳源对生物油脂含量、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C/N 比对生物油脂含量、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3页 |
·氮源对生物油脂含量、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复合氮源比对生物油脂含量、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4页 |
·透气性对生物油脂含量、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转速对生物油脂含量、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5页 |
·橄榄油对生物油脂含量、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纤维质糖化液脱毒条件研究 | 第27-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7页 |
·试验验材料 | 第27页 |
·菌株 | 第27页 |
·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悬液制备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Overlimiting 试验 | 第27-28页 |
·蒸煮试验 | 第28页 |
·加入乙醛脱毒 | 第28页 |
·加入活性炭吸附脱毒 | 第28-29页 |
·加入黄孢原毛平革菌脱毒 | 第29-30页 |
·正交试验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生物油脂组分测定和性质分析 | 第32-3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材料 | 第32页 |
·发酵性丝孢酵母油脂(本试验所抽提的油脂样品)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4页 |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第32页 |
·生物油脂酸价测定 | 第32-33页 |
·生物油脂碘值测定 | 第33页 |
·生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 第33页 |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 第33-34页 |
·仪器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油脂GC-MS 分析 | 第34-37页 |
·不同原料的油脂比较 | 第37-38页 |
·生物油脂性质分析 | 第38-39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ABSTRACT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