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世界遗产旅游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旅游公平性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龙门石窟研究进展 | 第16页 |
·存在问题与本文的研究方向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世界遗产旅游的公平性内涵 | 第18-25页 |
·世界遗产 | 第18-19页 |
·世界遗产的定义和标准 | 第18页 |
·世界遗产的特点、属性 | 第18-19页 |
·世界遗产旅游 | 第19-23页 |
·世界遗产旅游的界定 | 第19-20页 |
·世界遗产旅游的内涵 | 第20-23页 |
·世界遗产旅游公平性的内涵及特点 | 第23-25页 |
·世界遗产旅游公平性的内涵 | 第23-24页 |
·世界遗产旅游公平性的特点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旅游公平性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25-33页 |
·概述 | 第25页 |
·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公平理论 | 第25-26页 |
·伦理学理论 | 第26-29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9-30页 |
·公平性评价的一般方法 | 第30-33页 |
·单因素评价法 | 第30-31页 |
·综合评价法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公平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 第33-38页 |
·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第33-34页 |
·全面性、系统性原则 | 第33页 |
·指导性原则 | 第33页 |
·简约性原则 | 第33-34页 |
·科学性与稳定性原则 | 第34页 |
·以旅游者为本原则 | 第34页 |
·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指标构建背景 | 第34页 |
·指标体系筛选 | 第34-35页 |
·指标体系框架 | 第35-36页 |
·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公平性评价标准与方法 | 第36-38页 |
·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第五章 龙门石窟旅游的公平性评价 | 第38-5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8-39页 |
·龙门石窟旅游的公平性评价 | 第39-4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内涵 | 第39-43页 |
·指标数据统计 | 第43-46页 |
·指标量化分级 | 第46-47页 |
·指标权重确定及评分 | 第47-48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龙门石窟旅游的公平性整体评价 | 第48页 |
·龙门石窟旅游的环境公平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 第48-50页 |
·龙门石窟旅游的社会公平令人担忧 | 第50-53页 |
·龙门石窟旅游的经济公平评价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6页 |
·研究成果 | 第54页 |
·研究局限 | 第54页 |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加强旅游公平性的理论研究 | 第55页 |
·完善世界遗产旅游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55页 |
·纵向与横向测量相结合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一 执行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标准 | 第61-63页 |
附录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第63-65页 |
附录三 龙门石窟旅游的公平性调查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