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旅游转型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旅游产品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桂林旅游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的意义、目标 | 第18-1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的目标 | 第18-19页 |
·研究运用的理论 | 第19-22页 |
·西方的休闲理论 | 第19-20页 |
·城市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理论 | 第20-21页 |
·旅游供需理论 | 第21-22页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桂林旅游业发展轨迹分析 | 第25-34页 |
·初创期(1973-1977):桂林旅游业起步阶段 | 第25-26页 |
·发展期(1978-1987) | 第26-28页 |
·桂林旅游规模扩大 | 第26-27页 |
·观光旅游产品是桂林旅游产品的主导 | 第27-28页 |
·停滞巩固期(1988-1996),低谷波动时期 | 第28-30页 |
·其他旅游地对桂林旅游的竞争 | 第28-29页 |
·突发性事件对桂林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 | 第29页 |
·国内旅游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变化 | 第29-30页 |
·桂林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 | 第30页 |
·二次发展期(1997-),第2个循环周期 | 第30-34页 |
·桂林整个旅游环境的变化 | 第30-31页 |
·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 | 第31页 |
·旅游者消费结构的变化 | 第31-32页 |
·旅游产品体系的变化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的现象透视 | 第34-43页 |
·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的环境分析 | 第34-39页 |
·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 第34-36页 |
·整个旅游产业转型的趋势 | 第36-37页 |
·旅游消费的大众化和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 第37页 |
·休闲旅游成为新时代旅游发展的趋势 | 第37-38页 |
·桂林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环境的变化 | 第38-39页 |
·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的现状分析 | 第39-40页 |
·桂林旅游产品类型结构的演变 | 第39页 |
·桂林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 第39-40页 |
·桂林旅游产品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城市化滞后抑制了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的步伐 | 第41页 |
·旅游产品结构发展的不平衡 | 第41-42页 |
·旅游产品开发与整个桂林旅游定位不相融合 | 第42页 |
·旅游行业内部观念、信息落后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的动力分析 | 第43-51页 |
·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的动力系统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模型建立前的系统假设 | 第43页 |
·系统模型的结构 | 第43-44页 |
·桂林旅游产品转型的动力分析 | 第44-51页 |
·需求系统 | 第44页 |
·引力系统 | 第44-46页 |
·支持系统 | 第46-49页 |
·中介系统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桂林旅游产品转型期的发展策略 | 第51-63页 |
·政府政策的完善 | 第51-53页 |
·政府管理体制的完善 | 第51-52页 |
·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 | 第52-53页 |
·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 | 第53页 |
·桂林旅游产品系统的升级 | 第53-60页 |
·旅游产品类型的优化 | 第54-56页 |
·旅游产品各组成要素的功能优化 | 第56-57页 |
·旅游产品空间布局的优化 | 第57-60页 |
·开发模式的深化 | 第60-63页 |
·桂林传统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 第60页 |
·转型期桂林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的创新 | 第60-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旅游产品转型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第63页 |
·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的转型需要一个过渡时期 | 第63页 |
·休闲旅游产品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 第63-64页 |
·旅游产品的转型是由多方因素共同驱动的 | 第64页 |
·创新点 | 第64-65页 |
·运用城市旅游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建立旅游产品转型的动力系统模型 | 第64-65页 |
·通过本文研究提出了桂林旅游已悄然进入了新的升级阶段的结论 | 第65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