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11页 |
前言 | 第11-27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24页 |
三、论文的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 | 第24-27页 |
上篇 国家机构 | 第27-232页 |
第一章 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国家管理制度改革——俄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 第27-102页 |
第一节 亚历山大一世与改革:专制主义和立宪主义 | 第27-37页 |
一、“北方的斯芬克斯”:亚历山大一世政治观点的形成 | 第27-31页 |
二、“沙皇的青年朋友”和“叶卡捷琳娜时期的老臣”——国家政策制订和贯彻中的政治官僚 | 第31-37页 |
第二节 19世纪初国家机构改革 | 第37-64页 |
一、部体制的初步建立 | 第37-46页 |
二、1810-1811 年改革 | 第46-64页 |
第三节 最高国家机构 | 第64-87页 |
一、专制制度下的立法机构——国务会议 | 第64-73页 |
二、最高行政机构——大臣委员会 | 第73-78页 |
三、最高司法机构和国家法纪的最高监督机构——参政院 | 第78-87页 |
第四节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 | 第87-102页 |
一、中央国家机构 | 第87-97页 |
二、地方国家机构 | 第97-102页 |
第二章 改革前中央集权的顶峰——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 | 第102-148页 |
第一节 尼古拉一世的统治 | 第102-114页 |
一、尼古拉一世的统治——改革的准备时期 | 第102-107页 |
二、官僚成为治理国家的主体 | 第107-114页 |
第二节 沙皇陛下办公厅的特殊地位——官僚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 第114-128页 |
一、沙皇陛下第一办公厅——改革前中央集权化的顶峰 | 第115-117页 |
二、沙皇陛下第二办公厅——法典编纂机构 | 第117-121页 |
三、沙皇陛下第三办公厅——政治侦查机构 | 第121-125页 |
四、沙皇陛下第四办公厅——沙皇的慈善事业及其机构 | 第125-126页 |
五、沙皇陛下第五和第六办公厅——准备国家农村改革和高加索管理改革的机构 | 第126-128页 |
第三节 最高委员会——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 第128-135页 |
一、制订巩固国家机构和等级制度措施的委员会 | 第129-131页 |
二、农民委员会 | 第131-133页 |
三、贯彻国内政策措施的委员会 | 第133-134页 |
四、管理边疆和民族地区的委员会 | 第134-135页 |
第四节 最高、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 | 第135-148页 |
一、最高国家机构 | 第135-138页 |
二、中央国家机构 | 第138-145页 |
三、地方国家机构 | 第145-148页 |
第三章 改革后的国家制度(19 世纪60-90 年代) | 第148-195页 |
第一节 国家制度的一般特点——从改革到反改革 | 第148-159页 |
一、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改革——自由派官僚成为改革的主体 | 第148-155页 |
二、亚历山大三世反改革时期——加强领地贵族的地位和作用 | 第155-159页 |
第二节 最高国家机构 | 第159-168页 |
一、国务会议 | 第160-162页 |
二、大臣委员会和大臣会议 | 第162-163页 |
三、参政院 | 第163-166页 |
四、沙皇陛下办公厅和最高委员会 | 第166-168页 |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 | 第168-195页 |
一、中央国家机构 | 第168-184页 |
二、地方国家机构 | 第184-195页 |
第四章 20 世纪初的国家制度 | 第195-232页 |
第一节 尼古拉二世的统治——国家政权和管理制度的全面危机 | 第195-210页 |
一、从加强专制到改行君主立宪 | 第195-204页 |
二、政治精英 | 第204-210页 |
第二节 最高国家机构 | 第210-224页 |
一、国家杜马(1905.8.6-1917.10.6) | 第211-217页 |
二、国务会议(1906.2.20-1917.12.14) | 第217-220页 |
三、大臣会议(1905.10.19-1917.2.27) | 第220-223页 |
四、参政院 | 第223页 |
五、战时特别协商会议 | 第223-224页 |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 | 第224-232页 |
一、1905-1917 年的部体制 | 第224-228页 |
二、地方国家机构 | 第228-232页 |
下篇 官员制度 | 第232-349页 |
第一章 俄国官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第232-240页 |
第一节 俄国官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第232-236页 |
一、职业文职官员的出现和官员制度的形成 | 第232-234页 |
二、俄国官员制度的特点和发展 | 第234-236页 |
第二节 国家官员的结构和数量 | 第236-240页 |
一、国家官员的结构 | 第236-238页 |
二、国家官员的数量 | 第238-240页 |
第二章 国家官员的任用制度 | 第240-260页 |
第一节 国家官员任用的等级出身资格及其等级结构 | 第240-249页 |
一、国家官员任用的等级出身资格 | 第240-246页 |
二、国家官员的等级结构 | 第246-249页 |
第二节 国家官员任用的教育水平资格及其文化结构 | 第249-254页 |
一、国家官员任用的教育水平资格 | 第249-253页 |
二、国家官员的文化结构 | 第253-254页 |
第三节 国家官员任用的其它资格限制及其任用、撤职程序 | 第254-260页 |
一、国家官员任用的其它资格限制 | 第254-257页 |
二、国家官员的任用、撤职程序 | 第257-260页 |
第三章 国家官员的官阶制度 | 第260-285页 |
第一节 官阶晋升制度 | 第260-271页 |
一、官阶现象 | 第260-262页 |
二、官阶晋升制度的形成 | 第262-265页 |
三、官阶晋升制度的发展 | 第265-271页 |
第二节 官阶品级与等级地位及影响官员仕途的主要因素 | 第271-275页 |
一、官阶品级与等级地位 | 第271-272页 |
二、影响官员仕途的主要因素 | 第272-275页 |
第三节 有关官阶制度的讨论 | 第275-285页 |
一、第一次讨论(1814-1824 年) | 第275-277页 |
二、第二次讨论(1846 年) | 第277-280页 |
三、第三次讨论(1856 年) | 第280-281页 |
四、第四次讨论(1883-1886 年) | 第281-283页 |
五、第五次讨论(1892-1901 年) | 第283-285页 |
第四章 国家官员的责任制度和奖励制度 | 第285-305页 |
第一节 国家官员的责任制度及有关法律规定 | 第285-292页 |
一、国家官员的职责 | 第285-288页 |
二、国家官员违反职责所受的处罚 | 第288-292页 |
第二节 国家官员的奖励制度 | 第292-305页 |
一、勋章制度 | 第293-303页 |
二、文职荣誉封号 | 第303-305页 |
第五章 国家官员的监督制度和培养制度 | 第305-323页 |
第一节 国家官员的监督制度 | 第305-314页 |
一、参政院的检查 | 第305-307页 |
二、检察机构的监督 | 第307-311页 |
三、专门的财政监察机构——国家监察总局 | 第311-314页 |
第二节 国家官员的培养制度 | 第314-323页 |
一、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官员的培养 | 第314-317页 |
二、专门的国家官员培养学校 | 第317-320页 |
三、政府加强官员培养的措施 | 第320-323页 |
第六章 国家官员的管理机构及其基本权利和社会保障 | 第323-349页 |
第一节 国家官员的管理机构 | 第323-330页 |
一、贵族铨叙局 | 第323-325页 |
二、沙皇陛下办公厅文官监察司 | 第325-327页 |
三、文官工作和奖励委员会及文官监察处 | 第327-330页 |
第二节 国家官员的基本权利和社会保障 | 第330-349页 |
一、国家官员的基本权利和社会保障 | 第330-335页 |
二、国家官员的俸禄和生活水平 | 第335-345页 |
三、退休金制度 | 第345-349页 |
结语 | 第349-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366页 |
附录 | 第366-37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378-379页 |
论文摘要 | 第379-385页 |
Abstract | 第385-393页 |
后记 | 第3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