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4页 |
| ·发光材料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9-15页 |
| ·发光现象与发光材料 | 第9-10页 |
| ·固体发光过程 | 第10-13页 |
| ·导带到价带的跃迁 | 第10-11页 |
| ·激子的复合 | 第11页 |
| ·能带和杂质能级之间的跃迁 | 第11-12页 |
| ·施主到受主的跃迁 | 第12-13页 |
| ·等电子中心的跃迁 | 第13页 |
| ·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能量传递 | 第15-17页 |
| ·同种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 | 第16页 |
| ·不同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 | 第16-17页 |
| ·光学性能表征 | 第17-20页 |
| ·吸收光谱 | 第17页 |
| ·反射光谱 | 第17-18页 |
| ·激发光谱 | 第18页 |
| ·发射光谱 | 第18页 |
| ·发光效率 | 第18-19页 |
| ·发光和猝灭 | 第19-20页 |
| ·稀土的光谱性质 | 第20-28页 |
| ·稀土发光材料 | 第20-22页 |
| ·镧系元素的光谱性质 | 第22-23页 |
| ·稀土荧光的产生机理 | 第23-25页 |
| ·稀土离子的f-f跃迁 | 第23-24页 |
| ·稀土离子的f-d跃迁 | 第24页 |
| ·稀土离子的电荷迁移带 | 第24-25页 |
| ·电子转移理论 | 第25-28页 |
|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8-31页 |
| ·高温固相法 | 第28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28-29页 |
| ·共沉淀法 | 第29页 |
| ·燃烧法 | 第29-30页 |
| ·气相反应法 | 第30页 |
| ·水热法 | 第30页 |
| ·微波热合成法 | 第30-31页 |
|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31-34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4-39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4页 |
| ·TiO_2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34-37页 |
| ·TiO_2溶胶的制备 | 第34-35页 |
| ·T1O_2薄膜的制备 | 第35-37页 |
| ·玻璃基片的清洗 | 第35-36页 |
| ·薄膜的制备 | 第36-37页 |
| ·TiO_2薄膜样品的分析测试方法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TiO_2薄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39-51页 |
| ·TiO_2薄膜的制备过程 | 第39页 |
|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薄膜的动力学分析 | 第39-42页 |
| ·制备TiO_2薄膜配方条件的确定 | 第42-44页 |
| ·钛酸四丁酯/H_2O配比的影响 | 第42-43页 |
| ·醇/钛酸四丁酯配比的影响 | 第43-44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44页 |
| ·TiO_2薄膜的结构表征 | 第44-50页 |
| ·XRD分析 | 第44-46页 |
| ·TG/DTA分析 | 第46-48页 |
| ·IR 表征 | 第48页 |
| ·TEM表征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Tb~(3+)掺杂的TiO_2薄膜的光谱特性 | 第51-60页 |
| ·纯TiO_2样品的PL光谱 | 第51-53页 |
| ·掺杂有Tb~(3+)的TiO_2薄膜的PLE光谱 | 第53-54页 |
| ·掺杂有Tb~(3+)的TiO_2薄膜的PL光谱 | 第54-55页 |
| ·发光机理探讨 | 第55-56页 |
| ·Tb~(3+)的离子浓度对于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Tb~(3+)和Gd~(3+)共掺杂的TiO_2薄膜光谱特性 | 第60-65页 |
| ·Tb~(3+)和Gd~(3+)共掺杂的TiO_2薄膜的PL光谱 | 第60-61页 |
| ·Gd~(3+)和Tb~(3+)间的能量转移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中文摘要 | 第73-75页 |
| Abstract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