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沉默权概述 | 第10-20页 |
一、 沉默权的概念和性质 | 第10-12页 |
(一) 沉默权的概念 | 第10-12页 |
(二) 沉默权的性质 | 第12页 |
二、 沉默权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17页 |
(一) 在英美法系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15页 |
(二) 在大陆法系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 第15-16页 |
(三) 在国际人权法上的产生和发展 | 第16-17页 |
三、 沉默权的意义 | 第17-20页 |
(一) 保障人权的有力武器 | 第17页 |
(二) 司法制度文明的标志 | 第17-18页 |
(三) 司法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 | 第18-19页 |
(四) 保障控辩双方诉讼地位平等的有效手段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沉默权制度现状 | 第20-26页 |
一、 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0-24页 |
(一) 刑事实体法立法现状 | 第20页 |
(二) 刑事程序法立法现状 | 第20-23页 |
(三) 其他法律规范立法现状 | 第23-24页 |
二、 我国沉默权制度的司法现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沉默权制度在立法上的缺失原因 | 第26-30页 |
一、 人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 第26页 |
二、 传统诉讼模式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三、 超越职权侦查的束缚 | 第27-28页 |
四、 相关保障机制的欠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30-36页 |
一、 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一) 建立沉默权制度是强调控方举证责任的需要 | 第30-31页 |
(二) 建立沉默权制度是维护被诉方诉讼权利的需要 | 第31页 |
(三) 建立沉默权制度是实施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 第31-32页 |
(四) 建立沉默权制度是遏制刑讯逼供的有效手段 | 第32页 |
二、 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可行性 | 第32-36页 |
(一) 赋予被诉方沉默权不会阻碍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 | 第32-33页 |
(二) 在刑事审判中对抗式的审判模式基本形成 | 第33-34页 |
(三) 我国的法律制度符合国际法治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四) 有国外的优势经验可以借鉴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36-43页 |
一、 我国沉默权制度模式选择 | 第36-37页 |
(一) 明示的沉默权模式 | 第36页 |
(二) 默示的沉默权模式 | 第36-37页 |
(三) 我国应采用的沉默权模式 | 第37页 |
二、 我国沉默权制度的具体环节设计 | 第37-40页 |
(一) 侦查阶段的具体环节设计 | 第37-38页 |
(二) 起诉阶段的具体环节设计 | 第38-39页 |
(三) 审判阶段的具体环节设计 | 第39-40页 |
三、 沉默权适用的合理限制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