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阐释 | 第18-30页 |
·第三部门的内涵 | 第18-23页 |
·第三部门的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第三部门的特征 | 第20-21页 |
·第三部门的类型 | 第21-23页 |
·公民社会的内涵 | 第23-26页 |
·公民社会的含义 | 第23-25页 |
·公民社会的构成要素 | 第25-26页 |
·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的关系 | 第26-30页 |
·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研究的融合 | 第26-27页 |
·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的关系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状况评析 | 第30-42页 |
·我国第三部门兴起的社会背景 | 第30-32页 |
·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水平 | 第32-35页 |
·数量上的急剧增长 | 第32-34页 |
·发展的多元化和力量的壮大 | 第34-35页 |
·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 第35页 |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7页 |
·政社不分,缺乏自治 | 第35-36页 |
·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 | 第36页 |
·人才匮乏、能力不足 | 第36-37页 |
·发展不平衡 | 第37页 |
·第三部门组织自律机制不健全 | 第37页 |
·中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管理体制不科学 | 第38-39页 |
·管理法制不健全 | 第39-40页 |
·第三部门自身理念的缺乏 | 第40-41页 |
·第三部门的公民基础薄弱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促进第三部门的有序发展,推进公民社会的构建 | 第42-54页 |
·第三部门发展对我国公民社会培育的意义 | 第42-45页 |
·公民权利意识的通晓和自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第三部门的政治参与 | 第42页 |
·第三部门参与生产和提供准公共物品,并提高其供给效率 | 第42-43页 |
·第三部门承载着大量微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 第43页 |
·第三部门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第43-44页 |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助、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地区和平、解决局部冲突等,第三部门的参与必不可少 | 第44-45页 |
·推进我国第三部门有序发展的对策 | 第45-54页 |
·从政府的视角来看 | 第45-50页 |
·从我国第三部门自身发展的视角看 | 第50-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9-60页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