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SUPANET与MPLS互连技术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12页
   ·SUPANET与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第12-18页
     ·SUPANET网络体系结构第12-15页
     ·SUPANET的SUPA模式下的工作过程第15-16页
     ·面向以太网物理帧时槽交换技术第16-18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8-19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19-21页
第二章 网络互连相关概念及技术第21-30页
   ·系统和网络的异构性第21-22页
   ·系统互操作要求互连环境第22-24页
     ·系统的互操作性第22-23页
     ·互连环境(Interworking Environment)第23-24页
   ·网间连接要为网络互连互通服务第24-26页
     ·网间连接与网络连接第24-25页
     ·网络服务功能第25-26页
   ·网络互连体系结构第26-30页
     ·网络互连体制类别第26-28页
     ·互连体制的比较与选择第28-30页
第三章 MPLS和SUPANET相关协议第30-45页
   ·MPLS原理及相关协议第30-39页
     ·基本原理第30-31页
     ·信令的实现第31-35页
     ·标签分发协议(LDP)第35-36页
     ·LDP消息第36-38页
     ·LDP的功能与操作第38-39页
   ·SUPANET中的相关协议第39-43页
     ·QoSNP协议概述第40页
     ·QoSNP的PDU格式第40-41页
     ·QoSNP的协商流程第41-43页
   ·MPLS的不足第43-44页
   ·互连让MPLS向SUPANET平滑过渡第44-45页
第四章 SUPANET与MPLS互连技术第45-65页
   ·SUPANET与MPLS网络互连的组网模式第45-46页
   ·HGW(Half-Gateway)实现的必要条件第46-49页
   ·SUPANET与MPLS互连的数据传输过程第49-54页
     ·连接建立过程第50-51页
     ·"Label—VLI"的映射表第51-53页
     ·数据传输过程第53-54页
     ·连接释放过程第54页
   ·不同MPLS标签封装格式与VLI映射的问题第54-57页
   ·MPLS与SUPANET互连信令控制流程第57-64页
     ·MPLS与SUPANET网络互连信令过程第57-60页
     ·改进的MPLS与SUPANET网络互连的信令过程第60-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互连的仿真实现第65-80页
   ·互连仿真模型设计第65-73页
     ·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第65-66页
     ·QoSNP与LDP PDU格式建模第66-67页
     ·LSR节点模型功能设计与建模第67-70页
     ·SUPANET域内中间节点模型功能设计与建模第70-71页
     ·边界网关(半网关HGW)模型功能设计与建模第71-73页
   ·仿真过程及结果第73-80页
     ·仿真参数设置第73页
     ·建立互连连接消息传递的流程仿真第73-76页
     ·连接建立过程以及"Label-VLI"映射表的仿真第76-78页
     ·两种信令流程的时延比较第78-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P组播与SUPANET组播接入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网络终端产品的QoS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