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农产品期货研究 | 第11-12页 |
·非理性投资行为研究 | 第12-14页 |
·文献评论 | 第14页 |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数据来源 | 第17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行为金融学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心理帐户 | 第18页 |
·损失厌恶 | 第18-19页 |
·过度自信 | 第19页 |
·过度反应 | 第19-20页 |
·期货市场有关理论 | 第20-24页 |
·期货市场的功能 | 第20-21页 |
·套期保值 | 第21-23页 |
·市场透明度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形成农产品期货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因素之一——农产品期货特性 | 第24-29页 |
·季节性因素 | 第24-25页 |
·气候性因素 | 第25页 |
·节假日因素 | 第25-26页 |
·政策、政治因素 | 第26-28页 |
·农业政策的影响 | 第26页 |
·贸易政策的影响 | 第26页 |
·食品政策的影响 | 第26-27页 |
·国家汇率政策的影响 | 第27页 |
·国际经济组织的影响 | 第27-28页 |
·政冶因素的影响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形成农产品期货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因素之二——投资者心理特征 | 第29-35页 |
·调查设计 | 第29页 |
·调查设计原则 | 第29页 |
·调查对象 | 第29页 |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29-30页 |
·调查统计分析 | 第30-34页 |
·基本资料分析 | 第30页 |
·投资者心理特征分析 | 第30-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非理性投资的市场表现 | 第35-46页 |
·农产品期货基差分析 | 第35-38页 |
·基差概念 | 第35页 |
·郑州棉花期货的基差分析 | 第35-36页 |
·大连玉米期货的基差分析 | 第36-37页 |
·美玉米期货的基差分析 | 第37-38页 |
·实证结果 | 第38页 |
·农产品期货换手率分析 | 第38-41页 |
·换手率概念 | 第38-39页 |
·郑州白糖期货换手率分析 | 第39页 |
·大连豆油期货换手率分析 | 第39-40页 |
·美豆油期货换手率分析 | 第40-41页 |
·实证结果 | 第41页 |
·农产品期货收益率分析 | 第41-45页 |
·玉米期货收益率的基本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小麦期货收益率基本统计特征 | 第42-43页 |
·收益率波动的条件异方差效应 | 第43-45页 |
·实证结果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加强投资者教育,减少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 第46-47页 |
·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 | 第47页 |
·建立完善的期货市场非理性调控体系 | 第47-48页 |
·加强期货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引导 | 第48页 |
·需进一步研究 | 第48-49页 |
·对非理性投资需更加全面地研究 | 第48页 |
·期货市场非理性的预警和监测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