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9页 |
一、替代国制度概述 | 第9-13页 |
(一) 替代国制度的概念 | 第9页 |
(二) 替代国制度的形成背景 | 第9-10页 |
(三) 替代国制度的国际法依据 | 第10-11页 |
(四) WTO成员对中国适用替代国制度的国际法依据 | 第11-13页 |
二、替代国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3-23页 |
(一)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 第13-16页 |
1. WTO框架下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法律依据 | 第13-15页 |
2. 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确定的立法与实践 | 第15-16页 |
(二) 替代国的选择 | 第16-19页 |
(三) 正常价值的确定 | 第19-23页 |
1. WTO框架下正常价值确定的法律依据 | 第19-20页 |
2. 关于正常价值确定的立法与实践 | 第20-23页 |
三、替代国制度的法律分析 | 第23-31页 |
(一) 替代国制度形成的法学原理 | 第23-24页 |
1. 自由贸易与滥用自由 | 第23-24页 |
2. 公平与秩序 | 第24页 |
(二) 替代国制度法律原则分析 | 第24-30页 |
1. 替代国制度基于可预测性原则分析 | 第24-26页 |
2. 替代国制度基于透明度原则分析 | 第26-28页 |
3. 替代国制度基于公平性原则分析 | 第28-30页 |
(三) 替代国制度法经济学分析 | 第30-31页 |
四、替代国标准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 第31-39页 |
(一) 国内法的改革和适用 | 第31-35页 |
1. 反倾销应诉的部门法规 | 第31-33页 |
2. 会计法律体系——接轨国际会计惯例 | 第33-34页 |
3. 劳动法——积极改善劳资关系 | 第34-35页 |
(二) 国际规则的适用 | 第35-36页 |
1.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用 | 第35页 |
2. 替代国制度的排除适用 | 第35-36页 |
(三) 政府和企业的应对策略 | 第36-39页 |
1. 政府的调控措施(宏观层面) | 第36-37页 |
2. 企业的司法实践(微观层面) | 第37-39页 |
五、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