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1页 |
·课题意义及来源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千分尺测量 | 第13页 |
·鞍式辊型测量仪 | 第13-14页 |
·ZDC系列轧辊多参数测量仪 | 第14页 |
·CADNO电子辊型测量仪 | 第14-15页 |
·PWT便携式轧辊测量仪 | 第15-16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GX-U智能辊型仪机械结构设计 | 第17-29页 |
·基于“和差补偿”的数学建模 | 第17-20页 |
·“和差补偿”原理 | 第17-18页 |
·“和差补偿”轧辊辊型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20页 |
·机械结构的整体设计 | 第20-21页 |
·鞍车的设计 | 第21-22页 |
·测量臂的设计 | 第22-24页 |
·测量臂V型滑架的设计 | 第22-23页 |
·测量臂体的设计 | 第23-24页 |
·测量头的设计 | 第24-25页 |
·传感器的连接关系 | 第24-25页 |
·测量头的微调设计 | 第25页 |
·编码器测长机构的设计 | 第25-27页 |
·测长机构的设计 | 第26页 |
·测长机构编码器上下行程的设计 | 第26-27页 |
·温度测量机构的设计 | 第27-28页 |
·嵌入式系统专用电器箱的设计 | 第28-29页 |
第三章 GX-U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9-47页 |
·硬件的具体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0-32页 |
·电源电路设计方案 | 第30-31页 |
·锂电池的开启与关闭设计 | 第31-32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2页 |
·位移传感器信号接收及接口电路设计 | 第32-36页 |
·位移传感器 | 第32-33页 |
·MA-2.5型差动变压器位移传感器 | 第33-35页 |
·位移传感器的接口电路 | 第35-36页 |
·温度传感器信号接收及接口电路设计 | 第36-38页 |
·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必然性 | 第36页 |
·温度传感器RayCI3A | 第36-37页 |
·温度传感器RayCI3A的接口电路及连线图 | 第37-38页 |
·脉冲编码器接收及接口电路设计 | 第38-40页 |
·光电编码器 | 第38-39页 |
·ZSP3.806系列光电编码器及接口电路 | 第39页 |
·ZSP3.806系列光电编码器的实际接连方式 | 第39-40页 |
·数据存储与传输 | 第40-41页 |
·存储器电路的设计 | 第40-41页 |
·LCD接口电路设计 | 第41页 |
·键盘扫描电路的设计 | 第41-42页 |
·ARM7TDMI-S内核介绍与LPC2292外围电路设计 | 第42-44页 |
·ARM7TDMI-S内核与LPC2292的简要介绍 | 第42页 |
·晶振电路的设计 | 第42-43页 |
·复位电路的设计 | 第43页 |
·JTAG接口电路设计 | 第43-44页 |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 第44-47页 |
·印刷电路板上电磁干扰的产生与抗干扰设计的原则 | 第45-46页 |
·本终端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分析 | 第46-47页 |
第四章 GX-U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64页 |
·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 第47页 |
·LPC2292的启动代码设计 | 第47-49页 |
·LPC2292内部模块初始化程序 | 第49-53页 |
·外部存储器控制器的初始化 | 第49-51页 |
·UARTO的初始化 | 第51页 |
·计数器的初始化 | 第51-52页 |
·看门狗的初始化 | 第52-53页 |
·AD芯片MAX197驱动程序 | 第53-55页 |
·MAX197介绍 | 第53页 |
·MAX197控制字的设计 | 第53-54页 |
·MAX197转换程序的设计 | 第54-55页 |
·轧辊辊型磨损检测系统的建模算法的软件编程 | 第55-56页 |
·温度传感器温度值的计算方法及编程 | 第56-58页 |
·温度值的计算方法 | 第56页 |
·选择测温功能的编程实现 | 第56-57页 |
·测量发射率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功能实现 | 第57-58页 |
·键盘扫描程序的设计 | 第58-59页 |
·LCD显示程序的设计 | 第59-61页 |
·嵌入式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 第61-64页 |
第五章 GX-U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 第64-75页 |
·测量数据的接收 | 第64-66页 |
·使用MSComm控件 | 第64-65页 |
·实测辊型数据传输程序的编写 | 第65-66页 |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保存 | 第66-68页 |
·测量数据的处理 | 第66页 |
·测量数据的保存 | 第66-67页 |
·ADO技术介绍与使用 | 第67-68页 |
·建立理论辊型数据 | 第68-70页 |
·人工输入法 | 第69页 |
·理论公式法 | 第69-70页 |
·辊型曲线的输出 | 第70-75页 |
·理论曲线的输出 | 第70-73页 |
·实测曲线的输出 | 第73页 |
·磨损曲线的输出 | 第73-75页 |
第六章 GX-U辊型仪的调试安装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75-87页 |
·GX-U智能辊型仪的调试 | 第75-79页 |
·轧辊辊型检测模型算法程序的仿真调试 | 第75-77页 |
·智能辊型仪传感器的示值误差调试 | 第77-79页 |
·GX-U智能辊型仪的安装 | 第79-82页 |
·鞍车与测量架体的安装 | 第79页 |
·编码器测长机构的安装 | 第79-80页 |
·嵌入式系统专用电箱的安装 | 第80-81页 |
·嵌入式系统专用电器箱接口连接安装 | 第81-82页 |
·现场实验一和测量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实验的环境及目的 | 第82页 |
·仪器实验前的调整 | 第82-83页 |
·实验过程 | 第83-84页 |
·测量数据的分析 | 第84-85页 |
·现场实验二及测量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实验的环境及目的 | 第85-86页 |
·实验过程 | 第86页 |
·测量数据分析 | 第86-8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