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液压系统污染度分析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4-18页 |
·液压系统污染的产生原因 | 第14-15页 |
·液压系统颗粒污染的危害 | 第15页 |
·液压系统污颗粒染度的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国际和国内对液压油污染度等级标准的规定 | 第16-18页 |
·仿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液压技术领域的应用 | 第18-21页 |
·仿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8-19页 |
·液压系统仿真的发展与现状 | 第19-21页 |
·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液压系统污染度分析原理 | 第22-44页 |
·各种液压元件对系统污染度的影响 | 第22-26页 |
·过滤器对系统污染度的影响 | 第22-24页 |
·油箱对系统污染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其他元件对系统污染度的影响 | 第25-26页 |
·液压系统污染控制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36页 |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 第26页 |
·液压系统结构的描述 | 第26-27页 |
·建立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27-28页 |
·液压系统污染传递方框图 | 第28-30页 |
·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30-36页 |
·液压系统污染控制数学模型建立方法的通用性 | 第36页 |
·液压系统污染控制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36-40页 |
·简单欧拉法 | 第36-37页 |
·改进的欧拉法 | 第37页 |
·龙格-库塔法 | 第37-38页 |
·预估-校正法 | 第38-39页 |
·Adams-Bashforth-Moulton方法 | 第38页 |
·Hamming方法 | 第38-39页 |
·使用MATLAB求解微分方程 | 第39-40页 |
·液压系统污染控制数学模型的分析 | 第40-42页 |
·液压系统污染度稳定值的分析 | 第40-41页 |
·油箱容积对系统油液污染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软件实现液压系统污染度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44-74页 |
·使用软件实现液压系统污染度分析的意义 | 第44页 |
·液压系统污染度仿真分析软件开发语言的选择 | 第44-46页 |
·基于特征的元件图形库的建立 | 第46-59页 |
·图形特征 | 第47-49页 |
·模型特征 | 第49-58页 |
·连接特征 | 第58-59页 |
·图形库界面 | 第59页 |
·液压系统原理图编辑器的建立 | 第59-68页 |
·绘图界面的建立 | 第59-60页 |
·元件的添加 | 第60-64页 |
·元件特征的载体 | 第60-61页 |
·图形特征添加 | 第61-62页 |
·模型特征添加 | 第62-63页 |
·连接特征添加 | 第63-64页 |
·管路的连接 | 第64-68页 |
·管路元件 | 第64页 |
·结点元件 | 第64-65页 |
·将元件连接的方法 | 第65-68页 |
·系统参数输入 | 第68-69页 |
·液压系统污染控制数学模型的自动生成 | 第69-71页 |
·系统描述信息的建立 | 第69-70页 |
·自动构建数学模型 | 第70-71页 |
·使用 VB与MATLAB混合编程求解数学模型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仿真分析软件的使用及验证 | 第74-88页 |
·液压系统污染度仿真分析软件的使用 | 第74-81页 |
·被仿真系统的原理图 | 第74-75页 |
·被仿真系统的参数 | 第75页 |
·系统原理图的绘制 | 第75-76页 |
·系统参数的输入 | 第76页 |
·仿真结果的输出 | 第76-81页 |
·仿真分析结果准确性验证 | 第81-86页 |
·液压系统污染度分析实验 | 第81-84页 |
·实验设备 | 第81-82页 |
·实验过程 | 第82-83页 |
·实验结果 | 第83-84页 |
·仿真分析 | 第84-85页 |
·仿真分析过程 | 第84页 |
·仿真分析结果 | 第84-85页 |
·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对比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8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8-99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