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 第2章 波浪理论概述 | 第14-20页 |
| ·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 | 第14页 |
| ·液体表面波的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 ·势波的概念 | 第14-15页 |
| ·液体表面波的基本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15-16页 |
| ·Airy波理论 | 第16-17页 |
| ·Stokes波理论 | 第17-18页 |
| ·其他波浪理论 | 第18-19页 |
| ·椭圆余弦(Cnoidal)波理论 | 第18-19页 |
| ·孤立(Solitary)波理论 | 第19页 |
| ·几种波浪理论适用范围分析 | 第19-20页 |
| 第3章 柱状结构物上的波浪作用 | 第20-26页 |
| ·作用在直立柱体上的波浪力 | 第20-22页 |
| ·Morison方程 | 第20-22页 |
| ·地震与波流共同作用下的Morison公式 | 第22页 |
| ·Morison方程的应用 | 第22-24页 |
| ·惯性力系数C_M 和阻力系数C_D 的确定 | 第22-23页 |
| ·工程实用上建议采用的C_M 和C_D 值 | 第23-24页 |
| ·对Morison方程的评价 | 第24-26页 |
| 第4章 苏通大桥主基础波浪作用分析 | 第26-44页 |
| ·模型概述 | 第26-28页 |
| ·基于Airy波理论的波浪作用对地震作用的影响 | 第28-35页 |
| ·波浪与El-Centro地震波共同作用 | 第28-30页 |
| ·波浪与上海人工模拟地震波共同作用 | 第30-32页 |
| ·波浪与Taft地震波共同作用 | 第32-34页 |
| ·Airy波作用下的趋势 | 第34-35页 |
| ·基于Stokes五阶理论的波浪作用对与地震作用的影响 | 第35-42页 |
| ·波浪与El-Centro地震波共同作用 | 第35-37页 |
| ·波浪与上海人工模拟地震波共同作用 | 第37-40页 |
| ·波浪与Taft地震波共同作用 | 第40-42页 |
| ·Stokes波作用下的趋势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5章 流固耦合方法 | 第44-48页 |
| ·流固耦合方法概述 | 第44-45页 |
| ·流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 ·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方程 | 第46-48页 |
| 第6章 应用流固耦合方法模拟分析水流对结构物的作用 | 第48-58页 |
| ·方法描述 | 第48页 |
| ·用流固耦合方法确定截面形状系数比值 | 第48-52页 |
| ·模型描述 | 第48-50页 |
| ·模拟结果 | 第50-51页 |
| ·方柱与圆柱形状的阻力系数C_D 的比值 | 第51-52页 |
| ·群桩模型的水流冲击模拟 | 第52-55页 |
| ·顶端自由的群柱模型 | 第52-54页 |
| ·顶端有平台的群柱模型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8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